三交鎮北馮村,這里山水相依,綠意盎然,青山環繞,層巒疊嶂,山間的樹木郁郁蔥蔥,仿佛是大自然的綠色屏障,守護著這個村莊的寧靜與安詳。然而,回首過去,這里卻曾經歷過一段亂砍濫伐、破壞環境的黑暗時期,村民們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濫伐樹木、破壞山林,超出了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2022年,忻府區法院聯合多個職能部門在三交鎮北馮村召開生態修復公開執行現場會,讓盜伐、濫伐林木的被告人當著眾里鄉親作悔罪認罪表態,并聯合區檢察院、三交鎮人民政府在森林覆蓋率較高、盜伐、濫伐林木違法犯罪活動較嚴重的北馮村設立生態司法保護警示教育基地。2023年,區法院聯合三交鎮人民政府在三交鎮西歲興水庫設立“生態修復異地補植復綠基地”,有力推進水源地保護和全區生態文明建設,至今該鎮再未發生新的盜伐、濫伐林木刑事案件,群眾也因生態環境變得更加美好,享受優美的環境帶來的福祉。
村民小陳自幼在三交鎮長大,見證了村里一天天變綠、變美、變干凈,“現在真是不一樣了啊,從前山嶺光禿,河流渾濁,現在卻是滿目青翠,流水潺潺。生態修復,讓我們村子有了好大的變化,法院、檢察院和政府部門的聯合行動,讓我們看到了司法對生態保護的堅定決心。現在,我們村民們都會自發地參與到補植復綠活動中來,為家鄉的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感慨地說。
“環境資源類案件不能一判了之,生態環境修復才是終極目標。既要讓違法者受到懲罰,又要將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融入其中,替代性修復是環境資源類案件責任主體承擔責任的重要方式,選擇合適的場所設立生態修復與宣傳教育基地成為首選。”環資團隊負責人劉法官說。
“當時我站在眾里鄉親面前,面對大家,我深感愧疚和懊悔。因為我一時的貪念,濫伐林木,破壞了這片美麗的土地。區法院的判決讓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現在我明白了,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共同責任,美好家園需要共同守護。”涉環資刑事案件被告人張某某深受觸動地表示。
如今,忻府區法院的生態環境司法實踐,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風,吹拂著三交鎮北馮村的每一寸土地,為這片古老的鄉村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生態修復工作的持續推進,不僅讓村民們感受到了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了司法保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三交鎮的風景無不訴說著區法院在守護綠水青山、維護生態安瀾的征程上所做的積極貢獻,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人定不負青山”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忻府區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能動履職,切實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用心用力用情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2024年,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忻府區法院進一步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司法保護模式,積極探索生態司法修復的新路徑,能動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系列活動”,加強府院聯動,聯合鄉鎮黨委政府、林業、環保、消防等職能部門,持續深化與學校的合作,不斷擴大生態環境保護的“朋友圈”,從審判到治理,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同機制。
以“練”筑防 防患未“燃”

清明節前,群眾上墳燒紙、燃放爆竹等活動大幅增加,野外火源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忻府區法院在努力完成審判工作任務的同時,主動作為,牢固樹立安全防范意識,會同忻府區應急管理局在陀羅山風景區開展2024年森林草原滅火實戰演練。應急隊員迅速集結,手拿防火拖把、鐵鍬等撲火工具,徒步前往山中演練地點,對有序撲救、清理余火、撤離火場、上報撲火情況等環節進行了逐一演練。通過加強護林防火宣傳和應急值守,落實落細各項防滅火工作措施,切實提高人民群眾森林防火意識,切實做到防患于未“燃”,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充“植”添“綠” 共繪生態畫卷

忻府區法院聯合三交鎮政府,組織部分黨團員干警前往三交鎮生態修復異地補植復綠基地開展補植復綠“回頭看”暨“義務植樹”主題黨日、主題團日活動,干警們拿著鐵鍬、樹苗,把枯樹和爛樹拔掉重新種植,保證樹木的存活率。大家揮鍬鏟土、分苗定植、扶苗填坑、培土圍堰,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揮汗如雨,一排排新苗破土扎根、“安家落戶”,為初春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
環資普法+模擬法庭 與法同行共成長
在法院開放日,忻府區法院邀請忻州師范學院附屬外國語中學、忻州市第五中學師生走進法院,組織學生觀看了忻府區法院環境資源保護宣傳視聽及文字資料,并進行趣味問答,讓學生接受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生態環境保護法治教育。通過在模擬法庭中“擔任”法官、公訴人、辯護人、被告人等角色,依次進行原被告答辯、證據審查、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等環節,控辯雙方在現有證據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案件爭議焦點進行辯論交鋒,完整、真實展現出案件審理全過程。以模擬法庭開庭審案和普法宣傳的方式,讓學生“零距離”感受法律的魅力,切實提高學生環保責任意識,種下環保的“種子”,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培養更多的后備力量。
退耕還草 共創綠色未來

忻府區法院聯合區林業局、三交鎮黨委、三交鎮官莊村委及相關村委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態保護靠大家”環資保護府院聯動主題活動。環資刑事案件被告人作悔罪、認罪表態發言,并當眾賠禮道歉,各聯合部門實地查看了退耕還草地塊,詳細了解退耕還草進展程度、還草面積、種植品類及存在困難問題等情況,督導退耕還草工作,并教育被告人由“生態違法者”轉變為“生態修復者”和“生態保護宣傳者”,發動身邊人關注并參與到生態保護的實踐中來,共同守護美麗家園。
理念引領 共話綠色發展

“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持續深化理念變革。”為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深化恢復性司法理念在司法審判全過程的運用,區法院組織召開首屆恢復性司法理念研討會,邀請區委政法委、忻州中院、區人大、區檢察院、市公安局直屬分局等十八家單位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恢復性司法理念的功能價值和實踐方式,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凝聚共識、同向發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擦亮“信義之鄉、長壽之鄉、康養之鄉”忻府新名片添彩增色。
用綠色司法守護美麗忻府

忻府區法院積極延伸司法職能,充分發揮八個法官工作站地理優勢,推進生態恢復、公眾參與、法治宣傳、訴前調解一體化建設,組織干警前往董村鎮南湖村、蘭村鄉西曲村、北義井鄉曹家莊村、奇村鎮石家莊村、加禾村駐村法官聯絡站,盛世佳苑、惠民社區法官工作站,金宇科林駐企法官工作站進行普法宣傳,通過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向群眾耐心講解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破壞生態環境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結合環境資源典型案例,解答群眾關注的環境污染、生態保護、資源開發等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引導群眾自覺承擔起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構建“法庭+”基層解紛治理模式,以法為墨繪就新時代基層治理新“楓”景。
全省首次!發布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

為進一步深化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提升司法透明度,忻府區法院在全省基層法院率先發布了《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2020-2023年)》,全面總結了近年來忻府區法院在環境資源審判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發布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通過司法裁判回應民生關切,以優質司法服務助力綠色發展,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在“6·5世界環境日”來臨前,區法院組織召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情況通報會,邀請山西日報、山西法治報、忻州日報、忻州電視臺、忻府區融媒體中心等多家媒體參加活動,會上通報了區法院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方面的工作情況,展示工作成果,與新聞媒體形成宣傳合力,持續擴大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忻府區法院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能動司法、多元協作,不斷夯實環資審判工作,辦好生態環境小案件,撬動綠水青山大民生,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力度,持續提升環境資源司法保護能力和水平,為百姓宜居和生態保護筑起一座座堅實堡壘,讓綠色成為忻府區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為全區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提供堅實的生態環境支撐,以法治之力推動美麗忻府建設徐徐向前。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