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1987年出生,現任忻州市公安局忻府分局刑偵大隊副隊長兼技術中隊中隊長,三級警長。張敏的事跡,如同他的名字一樣,敏于行而訥于言。他先后兩次榮獲忻州市公安局授予的個人三等功,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2022年獲得忻府分局通報表彰,2023年榮獲忻州市公安局授予的個人嘉獎。這些榮譽的背后,是無數個不眠之夜的堅守,無數次細致入微的線索追蹤,無數次抽絲剝繭的邏輯推理。他的故事,是關于勇氣和智慧的故事,是關于責任和擔當的故事。

以所為家,熱忱鑄劍,十二年初心終不改
2008年7月,張敏帶著滿腔熱忱和對公安工作的無限向往,踏入了忻府分局北義井派出所的大門,開始了他作為一名警察的職業生涯。在那里,他邁出了從警之路的第一步,也為他日后從事刑偵領域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他的身影穿梭在街頭巷尾,無論是調解鄰里間的小矛盾,還是處理復雜的治安問題,張敏總能以他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為群眾排憂解難,先后成功化解了131起群眾糾紛,贏得了轄區群眾的廣泛贊譽。“在派出所工作的日子,每一天都充滿挑戰,因為要不斷和群眾打交道,所以需要更加耐心、細致。但正是因為這些挑戰,鍛煉了我的溝通能力,提高了我的應變能力,也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群眾的需求和期望。”張敏深知,作為一名警察,他的責任不僅僅是維護法律的尊嚴,更重要的是要成為群眾的守護者和貼心人。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努力做到公正執法、文明執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服務群眾的能力。
2020年,張敏調任忻府分局技術中隊擔任中隊長,在新的崗位上,他以科技為刃、數據為盾,帶領團隊在刑偵技術領域取得了優異成績,為大案要案的偵破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極大地提高了辦案效率和準確性。
情系百姓,法潤萬家,二十一家終團聚
2021年公安部啟動了“團圓行動”,緊接著在2023年,山西省公安廳開展了“以公安刑事技術應用服務人民群眾尋親”的專項行動,期間,張敏憑借其專業技術優勢,與團隊成員緊密合作,幫助21個家庭成功尋親。在這些案子中,有一個故事讓張敏記憶深刻。2023年4月,一位年近五旬的中年男人急切地走進了分局,他向警方透露,在一段視頻里發現了一個與他四年前失蹤的兒子極為相像的年輕人。經過進一步詢問,張敏得知這個男人姓呂,呂父幾乎走遍了每一個可能的角落,貼出了無數張尋人啟事,但每一次的希望都被無情的現實擊碎,因盼子心切,呂父甚至考慮過輕生。“他當時身形消瘦、衣著襤褸,說著說著便不自覺的哭了,我當時頓感五味雜陳,肩上的責任也萬般沉重。”張敏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尤覺心痛不已。他決心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呂父找到他的兒子。在接下來的調查中,張敏和他的團隊展開了細致入微的偵查工作,同年6月,獲悉其子有可能身處西安,便進一步與當地警方取得聯系,最終于7月在西安市郊區一農宅旁的傳銷組織內將呂某成功解救,并協助當地警方搗毀了該傳銷窩點。
在尋親案件中,張敏和他的團隊常常要比對大量的生物樣本、人像照片,以及處理海量的數據庫記錄。他們的工作強度高,常常需要加班到深夜,甚至在節假日也不例外。這樣的工作節奏使得張敏很難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但他深知,每一次比對都可能是一個家庭重聚的希望。
潛影調弦,迷蹤論劍,二十年命案終得雪
2004年8月,受害人駕駛出租車接一名男子從忻府城區行駛至原紫巖鄉一帶時,遭該男子持刀搶劫并殺害,該案件震驚了當地,讓周邊村鎮居民陷入恐慌。由于當時的偵查技術和手段有限,這起案件如同一團迷霧,久久未能揭開真相。當時的張敏剛剛步入警校,一直關注著這個案件,“從警以來,每每返鄉途徑紫巖鄉,總能想起當年的這樁懸案。”
近年來,為貫徹落實公安部、省公安廳常態化開展命案積案攻堅工作的總體部署,加快偵破忻府分局轄區內的命案積案,張敏帶領他的團隊,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重新梳理了轄區內多起懸而未決的案件,其中就包括這起出租車司機被殺案。面對2015年全局搬遷,物證保管人員先后退休等重重困難,他來回奔波于新舊址之間,在滿是灰塵的檔案室一坐就是一天,仔細翻閱著每一份文件,尋找著可能被忽視的線索。通過反復比對痕跡物證,梳理案件線索,終于發現重要物證。后經多方研判,張敏與同事在忻府區團結街東方家園裝飾城將犯罪嫌疑人盧某捉拿歸案。這起塵封多年的案件終于告破。
“我沒想到還有這一天,感謝你張警官。”受害人妻子在得知這一消息后,淚水涌出了眼眶,她緊緊握住張敏的手,表達著對張敏和所有參與此案民警的深深感激。這起案件的偵破,不僅為受害者家屬帶來了慰藉,也為忻府區的居民們帶來了安全感。張敏和他的團隊用行動證明了,無論時間過去多久,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張敏在偵辦大案、要案、積案的同時,還牽頭或協助破獲了本轄區內200余起案件,自2020年以來,忻府分局的刑事技術工作有了重大突破,連續四年獲得全市刑事技術工作第一名。在張敏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人民警察的忠誠與擔當,他用行動詮釋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