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
暑假到了
當你在規劃假期活動時
騙子也會結合各種熱點、節慶
釋放各種詐騙“花招”
這不
西安的劉女士只是接了一通電話
就被騙走了40余萬元
!!!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起去看看吧~
“您好,我是某網購平臺商家,鑒于您的信譽較好,給您送個禮品。”
某天,西安的劉女士突然接到一個顯示地是忻府區的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網購平臺客服。聽著有禮品要送,而且對方知道自己的地址,便信以為真了。讓劉女士沒想到的是,就是從接了這通電話起,自己就進入了電信詐騙的圈套。
幾天后,劉女士又接到一通來自山東臨沂的電話,對方自稱是某平臺商家,讓劉女士添加“佩奇在線”微信號,只需反饋收貨情況,就能領紅包。劉女士未經思索就添加了。
“您好,請您入群,群里會給您發15元紅包。”
劉女士按照要求進群,果真領到了15元紅包。
“請您再添加我們的‘禮品登記客服-008’,可以領空氣炸鍋哦”!
劉女士添加后,對方發了一個名叫“五谷豐登(總群)”的名片,讓劉女士進群領3.88元紅包。
進群后,一個“助理”發來消息:“這是平臺周年慶給旗下店鋪增加流量推廣的,只要搜索發到群里的店名,并截圖發到群里就能獲得2.88元的紅包,我就在群里做了這份兼職,大概做了有二三十次,賺了些零花錢。”
這時,群里又有個“助理”又發來消息:“我給大家申請了長期資格,大家掃描這個二維碼下載安裝。下載后,發我收款碼,可以領13.88元紅包。”
看到大家的反饋,劉女士也躍躍欲試,在注冊登錄下載完畢后,發給對方微信收款碼,13.88元很快到賬了。
嘗到甜頭的劉女士感覺找到了生財之路,便按照“助理-夢瑤”的指導,開始了刷單任務。幾單后,“助理-夢瑤”給劉女士發了網址鏈接說是商家公益賬號,需要通過瀏覽器打開,在這個網址上面可以做更高返利的單子。
劉女士注冊后,“助理-夢瑤”給劉女士推薦了專屬顧問“鄭老師”。
“這個網站里有某平臺的圖標,點進去后有訂單匹配號、四個可選的字、余額這些選項,根據其提供的相應數據進行選擇提交訂單”。
“你先給我這個建設銀行的卡轉賬3000元。”
“完成三單就可以返利了,現在按我要求操作。”
......
在“鄭老師”的“指導”下,劉女士又分別給其他兩個銀行卡分別轉賬5萬、12萬元。
正當劉女士滿懷期待地等待大額返利時,“鄭老師”說:“現在還不能提現,你剛剛操作錯誤將數據填錯,導致賬戶被凍結了,需要重新充值30萬元進行數據修復后才能恢復正常提現。”
無奈,劉女士趕緊又充值了30萬元。
“資金不夠修復數據,還需要再轉50萬元。”
此時,劉女士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趕忙報了警。
不久后,冒充“客服”協助詐騙分子詐騙劉女士的謝某被抓獲歸案。從2023年2月開始,解某先后利用“泡泡”APP、“telegram”(俗稱“飛機”軟件)在網絡兼職群中接受上線指令,冒充知名網購平臺客服人員,以上線提供的話術、他人信息為基礎多次向他人撥打詐騙電話,非法獲利共計12519.5元。除劉女士外,另一名被害人何某接到解某的領取禮品的電話后,逐步被拉入詐騙鏈條,最終被騙5000元。
法院判決
忻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解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多次為其犯罪提供廣告推廣等幫助,并導致犯罪后果較嚴重,其行為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解某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構成坦白,并當庭自愿認罪,主動退繳違法所得12520元,可依法從輕處罰,結合司法機關的調查評估意見,可對其依法適用緩刑。遂依法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解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法官提醒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的當下,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此同時,網絡詐騙的陰霾也如影隨形,各類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冒充客服詐騙,憑借其精準定位目標和可觀的非法獲利空間,在眾多詐騙手段中脫穎而出,成為詐騙分子的“心頭好”。
此類詐騙手段極為狡猾,充分利用了受害者對客服天然的信任心理。一旦個人信息泄露或被害人上鉤,詐騙分子便如獲至寶,以此為突破口,展開精心布局的詐騙攻勢,使得防范難度大幅增加。他們往往以退款、理賠、升級服務等看似合理的借口聯系受害者,誘導其一步步陷入預設的陷阱。
在此,法官提醒,網絡誘惑叢生,務必時刻保持清醒,切勿因心存僥幸、妄圖“快速撈金”就涉足“做單”“刷單”這類違法犯罪行徑,一旦深陷其中,就會錢財盡失、血本無歸,如遭遇電信詐騙,要立即報警,盡快挽回自己的損失。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