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忻州市司法局聚焦酒駕、信用卡詐騙等社區矯正對象易發的違法行為,在全市范圍深入開展社區矯正法治宣傳和警示教育專項行動。專項行動從7月底開始至9月初結束。
身邊案例切身警示,守法警鐘時刻長鳴。專題宣講中,社矯干部以故意傷害、危險駕駛、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典型案例為牽引,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直觀展示重新犯罪的沉重代價。靜樂縣通過“案例震懾+法律解讀+承諾管控”三措并舉,以真實、慘痛的酒駕醉駕案例,展現了違法行為的嚴重后果。社矯對象坦言:“車輪碾碎的不僅是受害者家庭,更是自己重獲新生的機會。”
聯合解讀法律條文,行為邊界清晰明辨。各縣(市、區)檢察官、派駐干警積極參與法律解讀,重點突出社矯對象的權利義務、必須遵守的監管規定以及違反規定的法律后果,為社矯對象明晰守法邊界。在神池縣,檢察官向社矯對象重申日常報到、外出審批、信息化核查、教育學習、公益活動等各項監管制度的剛性要求,同時注重正向引導,鼓勵社矯對象珍惜社區矯正機會,走好新生之路。靜樂縣派駐民警結合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聚焦酒駕醉駕、信用卡詐騙等4類重點違法行為,深入淺出闡釋了各罪名的構成要件、具體立案標準、對應的量刑幅度及法律后果,使社矯對象清晰認識到法律紅線不可觸碰。
社矯對象立諾踐行,制度要求入腦入心。司法所所長積極參與行動,發揮一線監管、幫教作用,組織全體社矯對象開展個別談話,并現場簽訂重點違法行為風險告知書及重點違法行為守法承諾書,確保警示教育入腦入心。
制訂舉措精準施教,工作推進實效彰顯。保德縣各司法所對社矯對象逐一排查,開展風險評估,對有就業就學需求的社矯對象進行針對性教育幫扶。寧武縣加強經驗總結,總結出堅持案例導向、避免“空洞說教”;注重分層分類教育、推動因人施教;堅持常態與重點結合等工作方法,推動社矯對象守法觀念進一步鞏固,矯正氛圍持續向好。
本次專項行動以案釋法、以法明理、以諾促行,有效增強了社矯對象對高發違法犯罪行為的識別能力、風險防范意識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為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