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骚妇被后入式爆草抓爆-大学生高潮无套内谢视频-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頻道>>教育>>正文
壓減“水課”、改革績點評價——
學分“減”了,人才培養該“加”些什么
2025年10月21日 09時19分   人民網

“從2025級開始,我們修訂了培養方案,有些本科專業的學分要求比之前最多減少了30個!”這個新學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校長郭福在開學典禮上宣布。

新學期開學,不少高校宣布縮減畢業所需的總學分,重新設置課程內容。例如,北京建筑大學劃定學分紅線:四年制理工類專業學分控制在150學分左右,管文類則在135學分左右,較以往平均減少了15到20個學分。復旦大學在教育教學改革3.0版方案中提出“雙重減法”:不僅將本科項目必修學分減少15到20個,還計劃將18個試點單位的課程總量縮減約20%。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剔除重復課程學分,壓縮15~20個總學分。湖州師范學院強化實踐教學比重,降低學生畢業總學分……

擠壓“水課”,是為了給學生留出空間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當學分減少,多出來的時間應該用來學什么?”郭福以這個問題直指高校學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從傳統課堂到線上教育,從固定課程到靈活學制,學分變化體現出教育理念的轉型——從學校主導,到學生自我管理,從按“課表”培養到“學科混搭”,迸發創意。

當學分縮減,大學教育將“增加”什么?縮減學分的同時如何保證教學質量?針對這一現象,記者進行了采訪。

大刀闊斧,多所高校精簡課程計劃

“以前課表排得滿滿當當,師兄師姐們說,他們每天都在‘趕’課。”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25級學生王宇告訴記者。根據學校的新版方案,他所在專業的學分較上一屆總共減少了30分,大約相當于在本科期間減少了8到10門課,他也因此能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

目前,壓縮總學分已成為高校學分制改革的共識,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不斷“精簡”本科課程計劃,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習時間。

這兩年,海南醫科大學大刀闊斧刪減“水課”、壓縮學時——五年制專業從3888總學時縮至3342學時,四年制專業從3138總學時縮至2573學時,平均縮減分別達14%和18%。在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將總學分要求從舊版的180~187學分降至161~164.5學分,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10個本科專業學分從原先170多分減至150多分。

壓縮學分從哪些環節入手?東華大學教務處處長杜明介紹:“重點在于優化學科基礎必修課的設置、整合專業核心課程體系、規范實驗實踐環節。”

例如,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對學科基礎課程合并、刪減,同時將原來零散的實踐類課程(如“市場調查”)合并,為跨學科、AI與數字創意課程預留了學分空間。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則將一些“與學科和行業發展脫節、知識陳舊的課程減掉了”。他們認為:“人工智能時代,IT技術發展非常快,傳統技術很快就會被替代,因此相關滯后課程必須被替換掉。”

海南大學今年秋季學期也修訂了本科培養方案。海南大學國際傳播與藝術學院副教授朱杰表示,該校傳播學專業壓縮學分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是縮減一些學分過高的課程,其二是優化一些重復設置的課程。

去粗取精,減學分不減教學質量

減掉了那么多學分,還能保證課程質量嗎?

“減少學分并不是減少學習機會,‘0注水’‘高提純’,讓大學所學真正變為滋養未來的寶貴養分。”郭福認為,“學分的減少看似在縮小學習的‘范圍’,但實際上擴大了學習的‘深度’。”

課程體系的重構往往伴隨著教學模式的升級。海南大學在縮減冗余課程的同時,大力推廣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讓課堂更具吸引力。基礎化學類課程主講教授王小紅表示,改革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顯著提升:“以前是我單向灌輸,現在學生主動帶著問題來討論,甚至能提出超出課程范圍的科研設想。”

在復旦大學,學校將教學科研崗教師每學年承擔的最少課程量減至4學分,引導教師精心打造“金課”;同時,將實踐教育全面融入課程教學,如上半年立項支持120多項“AI+師生共創”專項計劃,同時加速AI賦能教育,疊加推進AI大課1.0版、2.0版。1.0版完成AI-BEST課程體系建設,建設課程120余門,41項“X+AI”雙學士學位覆蓋全部一級學科。2.0版正在圍繞“以智助學、以智助教、以智促評、師生共創”,積極承擔教育部智慧教育試點任務。

為滿足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減掉一部分課程后,應該“加”上哪些課程?這一減一加之間的度如何把握?

“各專業均要開設專業導論課,體現專業培養特色,避免知識‘拼盤’。”在東華大學,杜明向記者介紹在學分削減基礎上增添的課程,“原則上要求至少設置一門‘專業+AI’課程。我們已建設了97門‘專業+AI’課程,基本實現專業全覆蓋。”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增設了“服裝工程人工智能導論”“元宇宙數字人與虛擬設計”以及“AIGC輔助服裝設計創作”等跨學科前沿與“專業+AI”融合課程。紡織學院重點擴容了智能紡織品與可穿戴技術、紡織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融合性前沿課程群,累計新增及迭代升級課程56門。為確保平衡,他們還建立靈活更新體系,實時跟蹤行業趨勢,并根據學生實際能力、培養效果和用人單位反饋來優化課程。

在文科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受到更多重視。“以傳播學為例,在全媒體時代,我們需要增加一些增進學生全媒體綜合運用能力的課程。”朱杰表示,“比如工作坊或傳播學專業實踐等課程,以集體協作的形式,針對某一個主題,通過查書、查論文、查資料,最終形成一個有深度的全媒體產品。這要求學生能夠把學到的東西融會貫通,最終用全媒體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才能更好適應行業發展、社會需求。”

自由選擇,讓學生擁抱多種可能

除了縮減學分,多所高校也在改革學業評價方式,賦予學生更大選擇空間。據悉,北京大學從2025級起在各類學業評價中不再使用績點,轉為百分制或等級制評定。海南大學從2024級本科生開始全面推行五級等級制評價,將85分以上且排名前30%定為優秀,60分以下且末位10%為不合格,也告別了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的績點計算。

當學生不再需要為了提升0.1的績點而選高分“水課”,就有機會擁抱更多可能。績點改革后,海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2024級學生史嘉豪選修了心儀已久的計算機專業,還組隊報名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同時加入腦機接口科研團隊。“終于能把時間花在真正感興趣的事上了。”他說。

隨著總學分縮減、學分制度改革,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在這一背景下,學生應該如何做?

“強制性的學分少了,正好可以大膽嘗試一下‘學科混搭’,基于實際問題開展項目式學習,讓學科真正為我所用,‘混搭出新’。”郭福表示,“我鼓勵你們探索兩個或多個學科之間的‘縫隙’,去質疑‘為什么’,去問‘怎么辦’,因為這些‘縫隙’往往就是創新發生的地方。”

“在總學分縮減的情況下,既要保證學生吃好‘正餐’,又要讓其根據自身興趣特長和發展規劃自主‘加餐’。”杜明列舉了東華大學幫助學生充分利用自主時間、探索個性成長的舉措: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科教融匯,開展自主性研究學習,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在微專業建設上,聚焦產業急需和行業發展,產教融合,實現復合交叉人才的多樣化培養,為社會輸送更多契合產業發展急需的拔尖人才。

“我校建設了20個微專業,覆蓋了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綠色智造、文創設計、國際傳播、基礎科學等類型,設置12~20個學分。其中‘人工智能’‘時尚針織數智創新’‘材料智能制造’‘空天復合結構智能設計與制造’‘集成電路’等5個微專業在2025年秋季招生,170余名學生積極修讀,其他15個微專業計劃2026年春季全面招生。”杜明介紹。

“我想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做兩方面的事。”朱杰表示,“第一就是讀書,系統地、認真地讀一本書。這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培養細致閱讀思考的能力和習慣,這在社交媒體時代是一種稀缺的素養。第二就是有效表達,這是一種傳播學專業上的實踐。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通過當代媒體形式表達出來,這一過程中學習到的東西,能夠成為學生在未來工作中所需的能力和素質。”(王軒堯)

(責任編輯:蔡文斌)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