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雙減”落實后的新學期,我市學生和家長已經感受到了“雙減”政策帶來的福利。
“雙減”新學期,書面作業“減”下去。繼續實行全市小學“每周一日無作業”制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年級組、學科組加強統籌協調,嚴控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課后作業減少,學生在學校開展的課后托管服務中,便已完成當天的作業,無形中縮減了學生在寫作業時消耗的時間,減輕了學生在獨立完成學業時存在的壓力,更讓學生在學習之余有更多的時間去培養興趣愛好,真正做到了把課余時間還給學生。學校不再通過微信群等信息平臺、學生轉達等方式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簽字,家長不用再像以前那樣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被迫給學生輔導功課、檢查作業。
全面發展,課后服務項目“多”起來。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下午課后托管服務,每周五天,每天不低于兩小時。學生放學后不用再奔波于各科補習班,擁有了更多休息和自由活動的時間;家長不再為“孩子沒地方去”而擔心,不再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在補習”發愁……不僅省去了補習班的高昂費用,還使學生和家長的壓力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
學校還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統籌各類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學生課后時間豐富多彩,充分滿足其個性化需求,實現了課余時間興趣做主的自由,讓孩子可以更好地釋放天性,勞逸結合。對于引導中小學校、廣大家長尊重教育規律、轉變育人觀念,持續優化中小學生受教育環境,回歸素質教育本質具有積極意義,實現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享受到更多優質的課后服務資源。
目前,我市14個縣(市、區)均已開展課后服務工作。同時,積極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按照縣區主導、因地制宜、自愿參加、公益普惠的原則,開展暑期校內托管服務。服務對象主要為雙職工家庭無人看護的一年級至五年級在讀學生。學生以就近和自愿原則參加托管服務。優先保障殘疾兒童、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亟需服務的群體。截至目前,有9個縣(市、區)開展了暑期托管服務。
專項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全面暫停。開展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市、縣兩級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加強校外培訓廣告管理。成立了3個由市教育、公安、市場部門組成的“雙減”工作專項督導組,分赴各縣(市、區)對“雙減”工作進行督查,推動夯實主體責任、落實“雙減”工作,把“雙減”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根本途徑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精心組織實施。
堅持改革,營造良好健康教育氛圍。全國“雙減”政策發布以后,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開展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制定忻州市“雙減”實施方案,開展“雙減”工作專項督查。成立“雙減”工作專班,建立市“雙減”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雙減”工作專項督導半月通報制度,為“雙減”工作取得實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我市將指導全市各中小學校進一步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確保學生校內學習提質增效。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課程設置要求,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做到應教盡教,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業質量標準。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師資力量,強化師風師德教育,弘揚愛崗敬業精神,打造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同時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強化學生、家長“重能力、輕分數,重校內、輕校外,重課堂、輕課外”的教育理念,引導家長重視孩子身心健康,營造健康良好的教育氛圍,全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本報記者 劉芝彤)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