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 17日,2021年中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全國總決賽開幕式在清華大學舉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中國工程院一局相關負責人出席開幕式,大賽舉辦方教育部工程訓練教學指導委員會、大賽承辦校清華大學代表以及教育部理工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在京高校及參加總決賽的師生代表現場參加開幕式。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中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是加強新工科人才培養、推動工程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大賽聚焦育人、育才、創新三大核心要素。堅持立德樹人,在工程“訓練”的基礎上,突出“實踐”和“創新”,增強工科學生的使命擔當,引導學生愛國愛民、實學實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覆蓋廣 高校參賽規模創新高
據介紹,本屆大賽共有來自全國690所高校、1.9萬個團隊的6.6萬名大學生參賽,其中267所高校、601個團隊的2404名學生進入全國總決賽。

賽題真 構建基于工程實際的賽項體系
大賽按照“大工程基礎→學科綜合創新→跨學科交叉創新”的構架,以“需求驅動”和“技術應用場景創新設置”為導向,緊貼國家工程領域發展前沿,融入工程倫理、工程文化與國際化元素,設置了工程基礎、“智能+”、虛擬仿真等3個賽道、11個賽項,涵蓋基礎工程設計、人工智能賦能的機電綜合系統設計、重大裝備設計、工程管理與決策、數字化新媒體、工程文化知識等領域,貫穿從基礎工程素養到綜合創新能力的多層次教育場景。

形式新 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相結合
大賽首創競賽社區模式,參賽團隊以市場主體的角色進入競賽社區,借助競賽社區提供的各類資源,完成在線學習、工程任務的系統設計、材料采購、加工制造、技術協作、知識產權保護、公益服務等活動。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完成決賽作品的設計、制作與調試,并設置競賽社區。大賽推動各高校探索將“競賽社區”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運用于課內外學習實踐過程,形成“開放分享、注重協作”的師生協同眾創實踐教學新模式。通過信息化技術全面記錄學生課內外實踐過程數據,結合教學目標與工程實踐環節的對應關系,系統研究以“立德樹人、促進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成績評價與持續改進體系。
成果實 工程實踐與創新教育獲實效
大賽立足現場實踐、突出工程特色,比賽時均需學生現場調試、現場運行、現場實物展示,學生不僅要“想出來”,更要“做出來”。多年來,大賽培育了一大批重基礎、敢創新、強實踐、有擔當的“實干青年”,涉及智能制造、重大裝備、航空航天、智慧出行等國計民生相關領域,磨礪了青年學子的綜合能力。
據悉,本屆大賽以“守德崇勞,工程創新求卓越;服務社會,智造強國勇擔當”為主題。大賽全國總決賽開創性運用信息技術打造全國26個賽點實時同步的“分布式云競賽”,將決出500余項金、銀、銅獎和單項獎。
總決賽同期舉辦了高校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教育成果展,來自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數十所院校的四十余項大學生工程創新成果進行了現場展示和演示,涉及波浪發電機、基于5G的遠程駕駛平臺、立方衛星等項目,展現了當代工科學生實學實干、創新創造、服務國家的精神風貌。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