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高校要切實拿出有效舉措讓學生真正受益。
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書記和校(院)長也要走訪企業了。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通知,開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各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院)長,要主動走進園區、走進行業、走進企業,通過走訪建立就業合作渠道、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
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院校(含本科層次職業院校),書記和校(院)長拜訪的用人單位原則上不少于100家。就業去向落實率低于當地平均水平的高校,校領導班子新開拓用人單位不少于100家。
就業難的大形勢下,高校的“一把手”被要求拜訪不少于100家企業的就業專項行動,自然引發不少人的關注。雖然高校領導為畢業生就業走訪企業歷來是高校“一把手工程”,但這一次教育主管部門任務如此明確,指標如此具體,足以看到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
在當下高校序列中,這些年新建的一些院校,大多雖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有針對性設立的,但這些學校中有不少辦學歷史不長,在就業市場中的知曉度、認可度都有待提高。書記和校(院)長親自出面走訪企業用人單位,促成與企業之間合作機制的建立,對于挖掘學生就業的崗位資源,直接幫助學生就業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于一些畢業生就業壓力比較大的高校、專業來說,拓展新的就業渠道,更是當務之急。
從目前的媒體報道來看,各個高校的書記和校(院)長態度積極,任務明確。比如,已有校長表示,要爭取實現已確定就業意向的進一步鞏固,拓展新單位或原合作單位挖潛。應該說,這些都是特別值得肯定的。
現實中,高校需要做的工作“千頭萬緒”,帶著促就業的任務走訪不少于100家企業,對高校的書記和校(院)長來說,并不是一件特別輕松容易的事。這需要工作理念上的轉換調整,也需要書記和校(院)長真正把學生就業當成高校的重要工作,真正理解“就業為一把手工程”所蘊含的責任。社會需要看到高校“一把手”為促就業采取的行動,更需要關注這次專項行動的成效。
應看到,高校學生就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從某種程度來說,其直接反映一個學校的學生培養質量。因而,書記和校(院)長在這一次專項行動中,既要看到當下的指標任務,更重要的是,需要意識到“一把手走訪百家企業”背后的深意。
這些年,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針對高校辦學層次、專業結構、培養方向的政策調整,比如擴大職業院校招生規模和辦學層次;研究生教育中壓縮學術碩士招生規模、擴大各類專業碩士招生規模等。其基本方向都是朝著適應社會需求,有利于學生就業這一目標去調整的。
但是,毋庸諱言,當下一些學校在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上“換湯不換藥”。比如,有些學校簡單機械地在學術層面降格以求,按人才培養的低配版制訂培養方案。這些情況在不少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與用人單位需求上的脫節。
因此,在高校“一把手”走訪企業,為學生爭取更多就業崗位后,更重要的是,書記和校(院)長在走訪用人單位的過程中,需要切實感受用人單位對高校人才的需求,觸摸就業市場的溫度,進而改善辦學思路,制定更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讓學生真正受益。
如果這一次高校的書記和校(院)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后,高校“一把手”能增加以促就業為動力的教學改革熱情,更是意義非凡。
(責任編輯:趙臻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