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忻州市體育局從全市體育工作實際出發,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引導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是服務“雙減”,提升青少年體質。全面貫徹《山西省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施方案》和市委市政府“雙減”工作相關文件精神,主動作為,推動我市單項體育協會、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體育培訓機構免費走進校園或為學校提供課后服務,作為學校體育課的補充,為學生提供圍棋、柔道、輪滑、游泳等體育訓練活動,幫助青少年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全面發展。
二是完善體育設施,為未成年人提供體育健身“大操場”。在現有的體育場館、主題公園、廣場、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場地、健身步道等體育健身場所基礎上,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設兒童健身設施。目前,市體育局下屬的體育場館基本實現對外開放和免費、低收費開放,形成了布局合理、種類齊全的體育場館設施,對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起到了堅實的陣地保障作用。為未成年人提供隨處可“健”的“大操場”,切實保障了青少年開展體育鍛煉的需要,從而不斷提高未成年人體育鍛煉意識,養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三是依托校園陣地,加大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充分利用市體校、傳統體育學校、各青少年業余訓練網點和體育協會等社會資源,大力開展青少年業余體育訓練。選派市體校優秀教練積極傳播籃球、足球、武術散打、乒乓球等體育專業技術,不僅提高了我市學生的體育技能,還能讓他們現場感受運動員刻苦訓練、團結拼搏的精神風貌,使他們從中得到教育。同時,也能及時把發現的“好苗子”輸送到市體校進行系統訓練,有利于我市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
四是發揮體育社團功能,培育體育人才。充分發揮各級各類體育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支持、指導體育社會團體舉辦、承辦武術、舞蹈、乒乓球、跆拳道等體育比賽,以體育賽事為載體,不斷在未成年人中普及體育技能,豐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
(本報通訊員)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