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忻州銀監分局切實發揮政策引導和監管推動作用,瞄準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全方位對接區域經濟板塊,為忻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3月末,全市銀行業機構資產總額2347.52億元,增長8.22%;各項貸款余額798.59億元,增長2.68%;存貸比達到42.16%。信貸資金在支持我市經濟快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監管引導。結合銀監會、省銀監局下發的一系列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政策措施,督促銀行業機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將服務實體經濟的各項要求納入自身經營發展規劃,完善具體的服務措施,將信貸資金向忻州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薄弱環節傾斜,保證信貸資金真正進入實體經濟,提高金融服務惠及面與覆蓋率,實現經濟金融共享式發展。二是監管推進。聚焦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支持轉型綜改建設、發展普惠金融、金融扶貧等重點工作,分別制定下發服務實體經濟系列活動、推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扶貧攻堅發展等實施方案,并組織銀行業機構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推進會,定方向、定目標、定任務、定要求,統籌推進工作開展。三是監管激勵。為確保政策有效落地,忻州銀監分局充分發揮監管激勵作用,結合日常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和市場準入等措施,強化差別化監管,對經營運行穩健、風險管控能力較強、服務實體經濟成效突出的銀行業機構,適當在業務發展及機構設置上予以傾斜,鼓勵和支持其創新發展。
忻州銀監分局按照集中資金保重點,優化期限保增長,優化投向強薄弱的思路,充分發揮信貸杠桿作用,支持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
一是支持重點。圍繞忻州“1661”發展戰略,將省、市重點項目建設清單下發各銀行業機構,強化項目儲備與信貸對接,對獲批的重大項目信貸規模,第一時間優先配置解決。各銀行業機構重點工程貸款余額達53.95億元,增長59.5%,確保了重點項目貸款投放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二是促進民生。圍繞民生保障領域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4.4億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累計投放信貸資金近15億元,支持學校、衛生、供熱等民生類項目和企業,推進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建設,促進公共產業的發展。
三是扶助小微。持續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全面推進銀稅合作,著力緩解“融資難”問題,小微企業貸款達259.46億元,同比增長33.49%, 10919戶小微企業獲得信貸支持,同比增加1118戶;申貸獲得率98.32%,同比上升3.79個百分點,實現了小微企業貸款“三個不低于”目標。
四是服務“三農”。強化“三農”信貸投向監管,督促涉農機構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加大“三農”有效信貸投入,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重點產業項目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生產,有效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全市涉農貸款余額達291.52億元,占各項貸款的92.37%,增幅9.03%。
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變化,及時將住建部門公布的房地產企業資質動態評價結論下發至各銀行業機構,要求機構區別對待、分類施策,嚴把信貸準入關,合理確定授信額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全市房地產業貸款余額11.86億元,增長34.2%,與此同時,居民住房消費的合理資金需求不斷滿足,個人住房貸款20.16億元,增長54.2%。
認真落實銀監會等部委《關于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分類壓實信貸服務,支持煤炭企業貸款續約和合理資金需求,對省屬煤炭集團93 億元存量貸款,推廣轉型升級中長期專項貸款業務,提高其中長期貸款占比,適應企業轉型需求。積極落實“3559”脫貧攻堅策略,落實扶貧小額信貸按鄉鎮包干制的要求,鼓勵銀行大力開展扶貧小額信貸業務。對接10439 戶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余額3.44 億元,貧困縣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項目貸款39.5 億元,扶貧開發項目貸款4.09億元,貧困縣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69.5 億元。扎實推進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工程,全轄實現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的行政村達4593個,增加1725個,轄內7個縣市實現全覆蓋,農村普惠金融服務得到持續改善。
進一步完善區別對待、有保有控的差別化信貸政策,加強對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管控,努力盤活沉淀在低效領域的信貸資源,產能過剩行業貸款余額減少5.43 億元。通過建立債權人委員會制度,進一步完善債權銀行信息共享、聯合授信等機制,對3 家市屬大型企業提供續貸、展期、增信支持。
嚴格信貸條件,擴大續貸適用主體范圍,盡力滿足企業合理的信貸資金需求,降低企業社會融資成本。嚴格執行“七不準、四公開”規定,進一步拓展減費讓利的服務空間,開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專項檢查和監管調查,落實小微企業減費讓利政策要求。轄內機構先后取消無實質性服務內容的收費項目68個,涉及企業6247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緩解。
繼續堅持“改革與創新并重、完善與培育并舉”的方針,鼓勵和支持機構完善服務職能,下延服務觸角,加快產品創新速度。
一是細分市場定位。推動農發行完善職能定位,做實政策性金融業務;推動五家大型銀行完善體制機制建設,鼓勵設立普惠金融專業部門,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推動郵儲銀行加強和完善內控建設,增強支農和小微企業服務功能;推進浦發行、晉城、晉商銀行走進社區,細分客戶,走差異化競爭、特色化發展道路;推動農合機構、村鎮銀行進一步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專注服務于“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通過細分服務市場,轄內銀行業機構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增強。
二是推進金融產品創新。采取靈活的監管政策,鼓勵銀行在傳統業務基礎上合理開展創新,各機構信貸產品日益豐富。如建行的“助保貸”、“稅易貸”,晉商銀行的“房貸百分百”、“小企業循環貸”、“快押貸”,交行的“展業通”,郵儲銀行的“快捷貸”等產品,為小微企業提供結算、融資、理財等全方位支持。農合機構推廣“三支貸”“三通貸”“杏福貸”“富民貼息貸”等多款信貸產品,深入推廣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與轄內擔保公司合作,解決個體信用不足的難題,不斷拓寬農村領域的融資渠道。
三是完善銀行服務組織體系。吸引外部銀行增設分支機構,大同銀行忻州分行已列入2017 年機構設立規劃。將農村信用社全部改制農商銀行納入“十三五”發展規劃,按照“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原則,在轄內已開業3 家農商行的基礎上,將相繼完成河曲、神池、岢嵐3 家聯社改制農商行工作。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參與村鎮銀行的組建工作,在完成7 家村鎮銀行組建運營基礎上,有序推進神池縣河東村鎮銀行,繁峙、五臺村鎮銀行分支機構的開業。目前轄內各類銀行業機構各類網點達645 個,有效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金融需求,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并存,全國性銀行、區域性銀行、社區銀行良性競爭的服務體系。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