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山西省分行依托遍布城鄉的營業網點,堅持“人嫌細微,我寧繁瑣,不爭大利,但求穩妥”的理念,深耕三晉,與山西人民相生相長,為山西發展竭誠服務,開創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大局。
一是建立專門機構。該行成立了三農金融服務管理委員會,協調中后臺部門整合資源,全力支持金融扶貧;在省市縣三級均設立三農金融部或零售信貸部,確保金融扶貧工作有序開展。二是組建專職隊伍。由于扶持對象分散在各鄉鎮、村莊,客戶調查、回訪、貸后管理等工作量非常大,屬于勞動密集型工作,該行在隊伍配置上始終向“三農”傾斜,明確要求貧困縣實施金融扶貧的工作人員優先配置。目前,基層支行的涉農信貸人員達1000余人,近600人專門從事金融扶貧工作。三是設立專項規模。在貸款整體規模受限的情況下,明確金融扶貧信貸投放不受規模約束。同時,充分調動分支機構扶貧工作積極性,在績效考核中單列扶貧貸款發放項目,逐級簽訂扶貧責任狀,按月約談在扶貧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分支機構領導。四是提供專門產品。該行積極與省扶貧辦、林業廳等多部門對接,實施貸款產品要素創新,開發專項產品。
一是直接資金模式。省市縣三級機構分別與政府扶貧部門對接,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名單制管理,助力超過8500戶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二是“委托經營”模式。搭建“政銀企農”合作平臺,由政府擔保,銀行發放扶貧貸款,貧困戶帶資入股農業龍頭企業,參與經營勞動。一方面解決了龍頭企業資金和人力不足的難題,另一方面也幫助貧困戶提高了勞動技能。三是“生態造林”模式。將生態造林與扶貧攻堅有效結合,以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為單位,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社員為貸款對象,為其提供貸款支持。貧困戶可通過植樹造林獲得勞務收入、資產性收益分紅以及合作社盈余分紅,從而實現脫貧致富。合作實施僅3個月,該行58個貧困縣支行已對接208個專業合作社,對2000戶貧困戶預授信8600余萬元,對181戶貧困戶放款900萬元。四是“光伏發電”模式。實施“公司+電站+貧困戶”的運營方式,在貧困戶屋頂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所發電能并入電網,貧困戶通過發電獲得收益,將綠色、環保、清潔的高科技應用于金融精準扶貧。
一是貼近貧困戶資金使用需求。根據貧困戶的生產情況、資金回流和經營周期情況,采取無擔保無抵押方式授信,降低貧困戶的貸款門檻。二是關注貧困弱勢群體創業就業問題。先后與人社局、共青團、婦聯等單位合作,分別針對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各類創業者、小微企業創業帶頭人、創業就業婦女等弱勢群體開發了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青年創業”貸款、“婦女創業”貸款等產品,并在利率上給予優惠。三是助力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山西分行在幫扶貧困戶自身實現脫貧致富的同時,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深挖貧困地區的產業特色,扶持紅棗種植收購、蘋果酥梨收購、肉牛養殖、食用菌種植等特色產業,靈活擔保及還款方式,現已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紅棗收購加工戶小額貸款、蘋果和酥梨貯存果品貸、肉牛養殖貸款、乳業愛心貸、雙孢菇種植戶小額貸款等14大類78個支農特色小額貸款產品。
一是優化產品要素。采取簡化受理環節、調整貸款額度、豐富貸款擔保方式、靈活還款方式等措施,拓寬扶貧渠道,提升貸款效率。二是縮短審批時限。對重點扶貧區域實施差別化授信政策,開展審查審批合一、一站式審批;優化信貸系統功能,提升系統的運行速度,降低業務處理時間;推行限時服務制,嚴格管控各環節處理時間,原則上3天內實現放款。三是暢通辦理渠道。由各級分支機構領導帶頭對重點貧困村進行實地走訪,召開產品推介會300余場,將扶貧政策、扶貧資金送到了貧困一線。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未來,郵儲銀行將深入開展“兩學一做”,扎實推進“維護核心見諸行動”活動,繼續按照政府和監管單位要求,進一步夯實現有優勢,拓寬服務領域,推進精準扶貧。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