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9日說,中國的綠色融資體系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并走在了全球前列。
他是在當天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保爾森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8可持續性年會”上做出這一表示的。
周小川介紹,從“十三五”規劃提出建立綠色金融體系,到2016年七部門聯合發布綠色金融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到去年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五省區部分地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中國綠色金融發展進入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的底層摸索相結合的新階段。中國綠色融資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在全球最前列。此外,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綠色債券發行國。
他說,整體而言,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勢態良好,但仍面臨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有待加強、綠色標準體系不統一、環境信息披露以及第三方評估制度尚不健全等問題。
為此,他提出一要充分發揮金融市場支持綠色融資的功能,進一步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通過發展基于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等各類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拓寬企業綠色融資渠道。二要夯實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推動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統一,出臺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銀行綠色評級制度,完善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正向激勵機制等。三要繼續加強綠色融資方面的國際合作。
另據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與保爾森基金會合作開展的長江流域借鑒國際經驗推進環境保護項目當天正式啟動,共同推動長江大保護。
據悉,保爾森基金會成立于2011年,創始人是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其工作中心是中美兩國的經濟和環境問題。(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