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農行忻州分行積極行動,開拓進取,奮力拼搏,勇于擔當,飽含為民情懷,踐行金融使命,勇擔社會責任,在服務“三農”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
截至一季度末,縣域貸款余額63.88億元,較年初增加1.39億元;涉農貸款余額57.41億元,較年初增加0.77億元;“三農”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取得新突破。圍繞全市各地“三農”特色資源、產業特點和金融需求,推出光伏扶貧貸、惠農便捷貸等“三農”特色金融產品,為深度貧困地區靜樂投放光伏扶貧貸款391萬元,并積極推進五寨光伏項目。同時發放惠農卡57.9萬張,其中有效客戶38.6萬戶,較年初增加1.2萬戶,新營銷涉農代理項目6項,在全省排名首位;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11家國定貧困縣支行貸款全年增加1.14億元,全行精準扶貧貸款較年初增加1102萬元,帶動或服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36人,較年初增加1269人;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一號工程”順利實施。11家縣支行開展“惠農e貸”業務,共發放貸款52筆310.30萬元,全市惠農服務點上線“農銀e管家”2331個,較年初凈增1108戶。
農行忻州分行黨委書記、 行長白建斌為貧困戶送去慰問品。
分行工作人員在忻府區偉業奶牛有限公司就扶貧貸款事宜進行調研。
今年是我市五年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一年,要實現繁峙、神池、五寨、岢嵐、河曲、保德6個國定貧困縣脫貧摘帽。市、縣兩級農行按照我市脫貧攻堅相關工作部署,不推不靠,有序推進各項金融扶貧工作。已投放扶貧貸款1170戶6089萬元,其中包干鄉鎮投放373戶1673.7萬元,非包干鄉鎮投放653戶2876萬元。累計走訪包干鄉鎮貧困戶16837戶,走訪率達100%,積極對接有信貸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一、差異化金融扶貧產品和信貸政策體系日趨完善。在農戶小額貸款、金穗“惠農通”等支農惠農傳統產品的基礎上,農行忻州分行相繼推出精準扶貧特色業務“光伏扶貧貸款”、支持偏遠地區農民易地搬遷的“農民安家貸”、支持農村地區致富帶頭人發展的“農村個人生產經營貸款”,支持農業家庭增收致富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貸款”等新型金融扶貧產品。
二、穩步實施政府增信模式。農行忻州分行與我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密切合作,探索創新出“政府風險補償金+貸款對象”的政府增信扶貧模式,全部執行基準利率。如忻府支行的“四位一體”模式扶貧項目,由忻州偉業奶牛有限公司作為實施主體,已投放扶貧貸款400萬元,帶動貧困人口80戶。原平支行“四位一體”模式扶貧項目進入實施階段,由山西佳誠液壓有限公司作為實施主體,今年一季度投放扶貧貸款370萬元。定襄支行“四位一體”模式扶貧貸款項目由定襄吉隆能源有限公司作為實施主體,已投放60萬元。寧武支行“四位一體”模式扶貧貸款項目由山西潞安集團寧武潞寧煤業有限公司作為實施主體,已投放55萬元。其他支行則以“貧困戶+政府風險補償金”模式支持扶貧項目,目前,獲省行批復且風險補償金到賬,并投放直接模式精準扶貧貸款1800萬元,帶動貧困人口500多戶、1500余人。
三、光伏扶貧模式逐步形成。在將金融精準扶貧引向深入的過程中,農行忻州分行把光伏項目作為開展產業扶貧的切入點,通過省、市、縣三級行上下聯動,主動對接各級政府、扶貧辦、發改委、供電局及運營企業,把靜樂支行作為光伏扶貧貸款項目的試點行,按照上級行《光伏扶貧貸款管理辦法》的工作要求,全面開展各項工作。目前,已投放626戶2604萬元,預計年內光伏扶貧貸款余額將超過3500萬元。
四、持續探索產業扶貧模式。按照上級行關于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三農“大新特”(大三農、新三農、特色三農)客戶項目的工作部署,對照省分行關于開發“大新特”三農客戶名錄,農行忻州分行積極介入的“大新特”項目主要有禹王洞旅游項目、蘆芽山旅游項目(北京中景信),涉及原平、代縣、繁峙三個縣市的牧原集團生豬養殖項目。同時,擇優支持農村準公益性、公益性設施項目,重點支持七河治理等水利項目、農村四好公路等公路建設及養護等項目,直接服務帶動周邊貧困戶。
五、構建普惠金融服務體系。農行忻州分行積極創新服務渠道,優化現有物理網點布局,在重點鄉鎮增建金融便利店,在農村大力實施“金穗惠農通”工程。加快貧困地區縣域網點的轉型、改造及低效網點遷建工作,提升了服務效率。在貧困地區的人口大鎮和商貿大鎮新建自助銀行,提高服務覆蓋面。目前全行共有人工網點48個,其中縣域網點35個,占比73%;離行式自助73個,其中縣域離行式自助60個,占比82%,網點渠道覆蓋面優于同業金融機構。同時積極開展“社保一卡通”金保工程,通過社保卡代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企業養老保險、機關養老保險,代發良種補貼、農村離任“兩委”生活補貼等涉農資金,我市農民可通過持有的惠農卡、社保卡享受到方便安全快捷的金融服務。
六、做好金融扶貧宣傳推廣工作。以線上媒體和線下媒體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電視、報刊、網絡、微信以及“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現場等多種方式宣傳金融扶貧工作,引導貧困戶構建信用文化,助推金融扶貧的可持續發展。
農行忻州分行緊緊把握鄉村振興的歷史機遇和總體要求,緊密結合我市具體實施內容,緊扣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項目,深入挖掘有效金融需求,培育“三農”信貸業務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模式,助力地方經濟持續發展。
一、抓產業發展。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和關鍵,也是農行忻州分行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農行忻州分行圍繞消費結構升級趨勢,積極支持我市糧食、畜牧業、蔬菜、水果、雜糧、中藥材、農產品加工和休閑觀光農業等八大特色產業和旅游、文化、體育、養老、健康等幸福產業快速發展。同時,抓住縣鄉醫療體制改革的機遇,以縣級人民醫院為重點營銷對象,全力營銷縣醫療集團基本賬戶和資金歸集業務,支持縣域醫療產業發展。
二、抓項目營銷。項目是金融服務的重要載體和支持對象,抓住了好項目,也就抓住了關鍵點。農行忻州分行重點從兩方面抓項目營銷,一是著力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經營性項目為重點,積極支持納入中央預算投資計劃的新一輪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理、農村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等項目。二是積極營銷優質旅游項目。重點支持縣域“雙遺一園”(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四區一園”(國家級旅游度假村、休閑區、風景名勝區、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公園)以及客流量大、資源獨特、文化內涵豐富的優質4A級景區項目。
三、抓產品創新。產品是營銷客戶的主要工具,抓產品也就抓住了營銷的實質。2017年農行創新推出審批效率高、貸款定價活、客戶體驗優的“惠農e貸”,農行忻州分行就重點推廣了“惠農便捷貸”“特色產業”“政府增信”三種模式,加強數據采集,為拓展優質客戶奠定了基礎。同時創新特色產品,根據特色產業的生產、經營、流通等不同特點,尋找金融切入點,加大特色產品創新力度和落地力度。
四、抓渠道升級。渠道是銀行價值傳遞和服務實現的重要環節,是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對金融服務至關重要。農行忻州分行不斷強化涉農代理項目營銷,梳理我市涉農代理項目,對尚未取得代理資格的項目形成名錄,重點營銷種地補貼、采暖補貼、溫室大棚補貼等項目。加快“惠農e商”商戶拓展進度,按照“營銷一戶、成功一戶、使用一戶、帶動一片”思路,以農批市場、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類商戶為營銷重點,以滿足商戶大額支付、財務對賬、攤位管理等需求為突破口,擴大專業市場覆蓋面。同時全面加快惠農服務點互聯網化升級,將服務點升級成為普惠金融便民點、電商交易服務點、村民信息采集點、市場營銷和農戶貸款輔助點、理財產品代銷點、“三農”信息傳播點,充分激發我市服務點活力。
農行忻州分行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為主線,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常態化制度化,將省市行黨委黨建工作要求貫穿在日常業務工作中,切實做到將黨風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引導“三農”從業人員,不斷增強自我約束意識和拒腐防變意識,做到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切實防范業務風險,確保“三農”工作穩健發展。
一、強化工作落實。農行忻州分行不斷加大督導力度,對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金融扶貧、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等重點工作進行不定期督導,對思想認識懈怠、工作推進緩慢的行采取下發督導函、現場督導、問責等措施。
二、打好“三農”和縣域業務風險防控攻堅戰。著力做好惠農貸款風險把控工作。嚴把數據采集質量關,做到客戶影像留存,雙人審核,逐戶建檔、核對公示;嚴把數據審批質量關,對疑點數據進行實地查證;嚴把貸后管理關,通過電話核查等手段嚴密監控貸款流向,對客戶做好互聯網金融知識宣傳和風險提示,積極幫助客戶防范網絡詐騙,切實保護客戶的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嚴控扶貧小額貸款風險,強化貸后管理,按照“真貧困戶、真本人意愿、真雙人面簽、真盡職管理”標準開展貸后檢查評價。
2018年,農行忻州分行全行上下統一思想、應勢而起、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奮力開創新時代農行忻州分行服務“三農”和金融扶貧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