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報道,上周上證綜合指數連續跌破重要支撐位3000點和2900點,表現出明顯跌勢。21日上證綜合指數跌到了2年多以來的最低值,22日也在開盤后下跌,一度達到2837點。對比1月的高點,已經跌幅超過20%。
報道稱,以歐美市場的標準來看是進入了熊市。全球股價下跌加速僅僅是最近兩周的事情,但滬指的跌勢卻是從初春時節就開始有所表現了。
IPO的熱度也在降低。至今中國市場獨角獸企業的上市仍是話題,但最近小米在中國本土上市卻遭遇延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財經評論員劉艷表示,造成滬指近期持續性低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美貿易摩擦給很多企業,特別是進出口企業造成很大的不確定性,企業業績預期受到影響之后,市場的觀望情緒加重,市場大資金護盤能力降低,更多的金融機構會留足子彈去投給一些將登錄A股的創新型獨角獸企業。滬指低迷更多的是由于觀望情緒,以及對于經貿關系的不確定性所造成的。
劉艷表示,過去中國A股是相對比較封閉式的系統運作,但是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海外投資機構的參與度也不斷增強,打破了金融市場相對封閉的狀態,中國股市很難再獨善其身,而是進入了一種不確定性或波動性的市場狀態,但并非是進入熊市。
劉艷認為,最近一次央行降準對股市有直接、短期的利好信號作用,但市場低迷能否隨著此次降準所釋放的資金而有所緩解,還是取決于企業的業績表現,以及機構投資者的走向和預期能否引導以散戶為主導的A股市場觀望情緒有所下降,提升投資者對于資本市場的投資積極性。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