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從2013年開始養牛,一直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2016年通過扶貧小額信貸,我擴大了養殖規模,2017年賣了5頭牛,收入3.5萬元。2018年又賣了5頭牛,賺了4萬元。現在,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過,多虧了金融扶貧的好政策啊!”代縣上磨坊鄉樸村的養牛大戶宗所年激動地說著金融扶貧小額信貸帶給他生活的巨大改變。宗所年只是代縣金融扶貧直接受益者的一個代表。依托金融扶貧小額信貸,樸村10多個養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都擴大了養殖規模,現在共存欄500余頭,最少的12頭,最多的郎再德存欄達到70多頭,養牛業成為樸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扶貧小額信貸已累計幫助5800余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增收致富。
近年來,代縣縣委、縣政府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打出金融扶貧組合拳,以信貸資金撬動產業發展,為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致富注入了金融活水,譜寫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新篇章。
2015年至2019年11月,全縣累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約2.89億元。連續三年超額完成市級扶貧小額信貸下達任務,貸款累計投放額居忻州市第二。
——大力開展宣傳調查摸底工作,摸清貸款需求。為開展好全縣金融扶貧工作,縣金融服務中心組織各金融機構開展了金融扶貧政策大宣傳暨需求大調查活動。他們在深入全縣各個貧困村,發放金融扶貧政策宣傳資料的同時,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的作用,在貧困戶中廣泛宣傳扶貧小額信貸政策,通過入戶發放宣傳折頁、宣傳手冊等方式解讀政策,提高貧困群眾的政策知曉率。通過發放《扶貧小額信貸需求調查表》,對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人口、勞動技能、房產、耕(林)地、生產項目、計劃致富項目、選擇模式、信貸需求、保險需求進行詳細調查摸底,做到底清數明、有的放“貸”、精準對接。
——多種模式融合發展,有效提升金融扶貧小額信貸實效。2017年以來,代縣按照省、市金融扶貧有關政策要求,出臺了一系列具有代縣特色的有針對性、操作性的金融扶貧政策,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堅持按照“五萬元以下,三年以內,免抵押、免擔保,政府基準利率貼息”的政策,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金融扶貧小額信貸的支持力度。同時,大力促進金融扶貧小額信貸資金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借鑒全國各地先進經驗,積極推廣“戶借戶用自主發展”“戶借戶用合伙發展”“戶借社管合作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代縣實際的“金融+產業”融合發展、帶貧減貧之路。一是發揮傳統優勢,大力支持貧困戶戶借戶用自主發展。鼓勵和支持貧困戶使用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等產業,實現自我發展、增收致富、脫貧奔小康目標。目前,全縣貧困戶戶借戶用自主發展的金融扶貧小額信貸共計發放1756筆8295.4萬元。二是積極統籌協調,大力支持貧困戶戶借戶用合伙發展。引導和幫助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合伙發展。2017年經鄉鎮推薦、銀行評估,全縣確定了36家具有帶貧能力的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根據意愿自主選擇參與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2017年通過“五位一體”間接帶動模式,共計投放金融扶貧小額信貸1703戶8515萬元,三年內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可獲得9000元的保底分紅,貧困戶累計分紅金額可達1532.7萬元。同時,貧困戶還可參與企業生產經營,增加經營性收入。三是支持產業帶動,大力促進貧困戶戶借社管合作發展。代縣通過深入考察,重點推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資產收益、轉移就業、勞務外包加訂單扶貧、消費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等多措并舉的“3+X”扶貧模式。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組建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委托建筑公司代建豬舍,豬舍租賃給代縣牧原,代縣牧原支付租金,合作社將租金按貧困戶籌資比例分配給貧困戶。貧困戶每戶可貸款5萬元,3年內每年付給貧困戶紅利3000元,付給村集體500元。通過用好用活金融扶貧政策,既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也增加了困難群眾和村集體收入。同時,貧困群眾還可參與到扶貧產業中來,通過創造價值擺脫貧困。截至2019年11月,已累計為牧原農牧有限公司投放小額貸款2474筆1.237億元,用于3個生豬養殖項目扶貧場區建設。全縣各鄉鎮合作社豬舍租金已落實1433.95萬元,帶動2474戶5690名貧困群眾分紅增收,安置91戶209名貧困人口就業增收。
——爭取農發行政策性貸款,保障扶貧產業項目融資需求。一是主動對接農發行落實易地搬遷扶貧貸款,2016、2017年共爭取農發行易地搬遷扶貧貸款7670.64萬元。二是落實貧困村公路提升工程貸款,2018年向農發行申請期限五年的扶貧過橋貸款5872萬元,用于貧困村道路建設項目。三是落實村建光伏電站過橋貸款,2018年向農發行申請期限五年的扶貧過橋貸款2.1億元,用于217個村42.8MW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項目,有效保障了全縣扶貧產業項目的融資需求。
——推進普惠金融,持續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一是組織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評級授信活動,代縣信用聯社組織全轄區農村信用社從2017年開始,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評級授信,基本做到了評級全覆蓋。二是加大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力度,對全縣316個村的惠農服務點進行升級改造,安裝了418部轉賬電話,配備了點鈔機和POS機,提供小額存取現金,代收電費、話費,代辦消費和轉賬業務,極大地方便了農村居民的日常支付結算,減少了農戶的費用支出。截至目前,已建成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254個,有效解決了農村金融服務缺失的問題。三是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創建工作,出臺了《代縣深化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2019-2021年行動計劃的通知》,由代縣信用聯社牽頭,以堅持服務“三農”為宗旨,樹立普惠金融理念,著力打造“機關主導、基層主抓、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模式,加快推進信用農戶、信用小微企業、信用村、信用鄉(鎮)的創建工作。(陳晉蓉)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