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明確提出了2020年經濟工作總的要求及八個方面基礎性全局性牽引性重點工作,對于我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開拓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開拓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謀劃推進經濟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留出充足空間,必須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確定主要指標,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精準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必須深刻理解把握中央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內涵,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強化政策合力。確保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繼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開拓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要著力“促轉型”。必須始終把培育創新生態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來抓,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在培育創新文化、打造創新體系、完善創新制度、集聚創新人才、找準創新抓手上持續用力。必須清醒認識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是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希望和出路所在,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文化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久久為功培育壯大新動能。必須把深入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作為山西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抓好推進煤炭智能綠色安全開采、促進煤炭清潔高效深度利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強化能源科技創新、推動能源領域改革開放等五個方面重點工作,在擺脫“兩個過度依賴”、形成多元支撐上尋求突破。
開拓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要著力“強基礎”。要持續優化城鎮空間布局,高質量推進“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及大縣城建設,更好統籌城鄉發展。要持續優化現代基礎設施,在明年以及“十四五”期間,加快實施一批“鐵、公、機、岸、港、網”項目,實現互聯互通、提質升級。要持續優化對外開放格局,圍繞外經、外資、外貿,進一步提升開放平臺功能、加強對外合作、拓展區域合作、吸引利用外資,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要持續打造“六最”營商環境,抓住一枚印章管審批、承諾制改革、數字政府應用、信用體系建設等重點,推動我省營商環境進入全國前列。
開拓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要著力“惠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體現。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符合不符合新發展理念、符合不符合正確政績觀、符合不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抓經濟工作的基本標準。要加快構建全生命周期、大健康格局、終身學習型、知識技能型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造就符合現代化要求的高素質、高水平人力資本,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緊扣明年經濟工作目標任務,抓實抓好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不斷拓展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讓山西人民享受更為豐富的高質量轉型發展成果,就一定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