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轉星移間,2021年行將畫上句號。過去的一年,是我省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這一年,喜逢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期,省委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山西最鮮明的主題、最激揚的旋律。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重中之重是產業轉型。一方面是以增強生存力發展力為方向,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一方面是以加快集群化規模化為方向,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年來,在省委堅強領導下,我省各級各部門及企業勇擔使命、不忘轉型,推動產業兩個方面并行發展;蹄疾步穩、攻堅克難,推動改革創新取得積極成效。
煤炭、電力等傳統優勢產業,突出智能化,加快轉向先進制造業;突出綠色化,降能耗、提能效;突出服務化,與現代服務業相互促進。作為能源大省,山西堅決當好能源革命排頭兵,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聚焦“六新”領域,堅持前瞻布局、創新引領,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從零到一、從一到多,成為山西轉型的新標識。我省服務業不斷提質轉型,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中試基地和新型研發機構。國企改革不斷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在省屬企業專業化重組的基礎上,下大氣力苦練內功、提質增效,全面提升精細化、數智化、證券化水平。
縱觀山西一年來經濟發展,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等產業共同發力,緊緊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深化改革,為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電力發展 邁向綠色高效
當科技與電力碰撞,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晉能控股電力集團塔山發電公司通過使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術與火電生產實際深度融合,在目前先進設備運行基礎上,建設智慧電廠,自12月全面上線運行以來,亮出不俗成績。
機器林立的作業廠房內,沿著光滑的地面,一臺形似小轎車的“機器員工”正認真執勤巡檢。它頭部靈活轉動,眼睛精確掃射,收集著區域內機器運轉、各種數值的實時情況,這便是塔山發電公司智慧電廠建設上崗的國內先進的多場景應用智能巡檢機器人。它能在指定區域內全天候智能巡檢,至少替代2-3名工人作業。同一節點,由該公司技術人員研發成功的國產首臺套行星變頻調速裝置正應用于600MW等級燃煤發電機組1B電動給水泵,這一技術改造年可節約用電573.48萬千瓦時,新增收益200萬元。
晉能控股集團重組以來,積極響應國家能源、環保、科技和產業相關政策,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傳統產業鏈優化升級。以煤電自動化、信息化技術為支撐,按照“2025年智慧電廠占到1/3以上”的目標,拓展5G應用,探索更加綠色高效的智慧電廠運維模式,讓傳統火力發電實現低成本、安全精準發電,堅定不移走大容量、高參數、成本優、效益好的綠色發展之路。
實現綠色發電、高效低耗發電是建設“智慧電廠”的重要目標,而燃料是其中關鍵。塔山發電公司在全封閉煤棚的網架上安裝帶云臺的激光掃描儀,通過光纖通信連接,實現煤場儲煤遠程一鍵盤煤,全覆蓋盤點、無人干預、智能巡護3D激光無人盤煤成為現實。另外,通過燃燒優化,同等工況下鍋爐效率可提高0.5%,降低機組煤耗,每年可節約燃料成本600多萬元。
電力產業作為我省的傳統優勢產業,正在邁向綠色化,強力推進煤電項目優化升級,積極推進燃煤機組整體優化,深挖主機設備節能潛力,降能耗、提能效,打造電力產業“升級版”,實現內涵集約發展,能源供給體系質量持續提升。張毅 劉雨亭
通航產業 強化項目支撐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大同通航產業園,大同輕型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擁有五款飛機的知識產權,設計產能共400架,營業額超過5000萬元,今年獲某企業意向訂單超過百架;在中北高新技術開發區,由上海喆航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山西直升機研發生產基地已完成全部樣機設備安裝與調試,具備試生產條件……航空器制造,正以“加速度”的姿態在山西振翅騰飛。
通航產業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效應強。近年來,作為國家通用航空業發展示范省,我省出臺了一系列發展通航產業、建設通航強省的重要規劃、政策和措施,將通航產業列為著力打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推動山西通航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建設通用航空業發展示范省的重要窗口期。山西通航如何借勢騰飛,開啟新航道?
“突出重點領域,集中優勢資源,做大做強若干個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成長性的產業分支。”廣州中德輕型飛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申定龍建議說,山西通航發展應著力并聚焦于輕型航空器制造、未來航空器的研發、人才培訓和打造低空快捷交通體系,輔之以相應政策支持,為通航發展蹚出一條新路,為全國通航發展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模式。
今年1月1日,總投資20.13億元的山西直升機研發生產基地,落戶中北高新技術開發區。從1月份簽約到3月份開工,這個通航項目再一次印證了山西“轉型發展蹚新路”的決心、信心和速度。據悉,基地研發團隊由上海喆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核心技術團隊組成,項目達產后,可年產直升機300架,實現產值8.1億元。
源源不斷的項目引進,為我省通航產業發展注入不竭的發展動力。在2021山西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推介對接會上,共有10個項目現場簽約,其中投資類項目2個,總投資額55.8億元人民幣,還有8個協議類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生根,將為山西打造通用航空產業的“山西樣本”助力添彩。冷雪
建材生產 挺進數字智能
12月23日,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晉中園區裝飾一體化產業區11#車間,一張張鋁板在這里經過一系列自動化工藝加工,最終變成了形狀不一、性能不同的裝飾鋁板。
晉中園區裝飾一體化產業區由山西建投集團裝飾有限公司牽頭建設,山西建投裝飾產業有限公司運營。該產業區占地130畝,圍繞山西建投集團布局全省實施的“623”園區建設規劃,主要布局有裝配式部品智造中心、建筑節能玻璃智造中心、單元式幕墻智造中心和裝飾鋁板智造中心四大生產業態,擁有年產50萬平方米節能門窗、20萬平方米幕墻(單元式)系列產品、100萬平方米裝配式飾面板及年產100萬平方米鋁板系列產品的生產能力,并構建了完備的供應鏈體系,對所有產品實現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裝飾鋁板智造中心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于今年4月開工建設,11月投產,布設有行業最高標準柔性鈑金生產線及立式全自動化水油兩用噴涂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實現了減員增效,節能節地又環保。“我們還將推進二期建設,在2022年上半年實現裝飾鋁板多品種多規格量產,逐步開展科技研發,打造“高”“精”“尖”產品,在滿足省內建設需求的同時推動建筑企業由材料使用方向材料供應商及工程承包商轉變。”裝飾鋁板智造中心負責人張乃勝說。
包含新型建材在內的節能環保產業是我省著力打造的十四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正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和政策紅利。1—11月,全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22.1%,建材工業增長15.2%,明顯快于規上工業增速。山西建投裝飾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政海表示,公司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求生存,以質量信譽謀發展,推動企業從傳統施工向生產制造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構建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采購供應、施工運維的一體化全產業鏈運行模式,全力將晉中園區裝飾一體化區打造成為我省規模最大的裝配式裝修產業基地。晉帥妮
國企改革 不斷實現突破
在山西國際能源集團信息化建設大廳,大屏幕上顯示的“智慧黨建”平臺讓人耳目一新。該平臺集宣傳、學習、教育、管理、服務、建設等六大功能于一體,并融入了企業OA辦公系統和ERP管理系統。
為提高黨建工作信息化水平,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山西國際能源集團運用“互聯網+黨建”模式,轉變黨建工作方式,建設了“智慧黨建”平臺。點開“智慧黨建”平臺上面的“書記駕駛艙”,記者能清晰直觀地看到企業各級黨組織的數量、黨員分布情況,以及各項黨建工作開展情況。
不僅如此,各級黨員干部通過平臺,配合使用視頻會議系統和無紙化辦公系統,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及時聯系到組織,參加活動時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延伸了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開展工作的觸角。
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推進管理體系管理能力現代化,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這些均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點改革任務。在此方面,山西國際能源集團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作出了積極的探索。
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進一步推動國資國企改革走深走實,推動國有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實現國有經濟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關鍵之年,一年來我省國資系統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國企改革不斷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國有經濟持續向好,國企發展質效全面提升;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法人治理結構更趨完備;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效能整體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國有資本功能有效放大;市場化經營機制更加健全,國企內生活力競相迸發;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加速形成,監管服務效率穩步提升;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黨建引領作用充分發揮。
咬定青山不放松,再接再厲續新篇。在新的征程上,我省國有企業將苦練內功、提質增效,加快推進“趕考”“補考”,為全方位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山西篇章作出更大貢獻。劉瑞強
物流服務 快步提質增效
“工作人員只需將郵件間隔放上傳輸帶,郵件通過信息掃描系統時會自動掃描、識別信息,傳輸到對應地區時就會滑落至格口
中。”12月23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侯馬郵區中心工作人員張迎花說。
侯馬郵區中心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第二大郵件處理中心,主要負責晉南、晉東南5個地市進出口郵件的分揀、運輸任務,承擔著處理、運輸《人民日報》《山西日報》等黨報黨刊、機要郵件以及郵政普遍服務等業務功能。為應對日益增長的郵件處理量,山西省郵政分公司投入2000萬元,對侯馬郵區中心進行了四次工藝改造。小件分揀機有208個物理格口,設計能為24萬件/日。通過不斷優化作業組織流程,今年“雙十一”期間,小件分揀機日均處理郵件39.3萬余件,其中11月15日小件分揀機最高處理量達41.35萬件,達到設計能力的172%。在降低員工勞動強度的同時,確保各類郵件的傳遞時限。
呂梁市郵政分公司投入應用的智能分揀系統,是我省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的一個縮影。新系統解決了生產場地狹小、人員不足帶來的郵件處理時限緊張等問題。在現場,操作人員將郵件放在“小黃人”(一種機器人)上,由攝像頭掃描郵件條碼,發送信息到服務器,計算出運行路徑。“小黃人”接收到運行指令后,會準確識別運行路徑,直至到達郵件指定落袋格口,格口落袋準確率達100%。當電量不足時,“小黃人”會自行移動至充電樁充電,充滿電后返回供包臺執行新的分揀任務。分揀機器人占地面積小、分揀效率高,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分揀,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全省服務業提質增效推進大會提出,服務業占據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連接著經濟發展與民生福祉,地位舉足輕重。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既是當前緊迫工作,也是長期戰略任務。杜鵑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