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商品過度包裝已偏離商品本質屬性,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影響良好社會風尚。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有關情況。月餅、粽子過度包裝問題被“點名”。
月餅過度包裝的問題存在多年,一直屢禁不絕。以前,粽子過度包裝的相對較少,但近年來粽子市場開始向月餅市場看齊,也出現了過度包裝問題,甚至比月餅市場有過之而無不及。越來越多的商品加入過度包裝行列,可見商品過度包裝之風有泛濫之勢。不管是粽子過度包裝,還是月餅過度包裝,都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包裝再精美,最終還是會變成垃圾,既造成包裝浪費,又帶來包裝物污染。而且,好看不實用的過度包裝,最終還是會讓消費者“埋單”,損害的是消費者權益。
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就發布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并為企業和市場設置了兩年過渡期,規定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實施。這一次對該標準進行修改,進一步細化了相關要求,并將實施日期提前了差不多一年,體現了遏制商品過度包裝現象的緊迫性。
按照最新發布的國家標準要求,粽子的包裝體積將縮減58%,月餅的包裝體積將縮減42%;粽子、月餅的包裝層數最多不能超過3層,包裝材料不得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同時嚴格混裝要求,規定粽子不應與超過其價格的其他產品混裝,月餅不應與其他產品混裝。由此可以看出,新標準正是為了解決商品過度包裝問題而來。
要遏制粽子等商品過度包裝問題,不能坐等新標準實施之后才行動。對此,首先需要企業能夠在過渡期間自覺整改,盡快整改達標。在過渡期內,監管部門對商品過度包裝問題應該加大監管力度,督促企業盡快整改。
其次,月餅和粽子過度包裝,“好看不中用”或“好看不中吃”,說到底還是商家迎合和利用了消費者“好面子”的心態和攀比心理。所以,要遏制粽子、月餅過度包裝問題,關鍵還要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杜絕盲目攀比,不要進行面子消費,要弘揚節儉美德,反對奢侈浪費。當精美包裝的粽子沒人追捧,好吃而包裝簡約的粽子成為“網紅粽子”,粽子過度包裝問題自然就能得到解決。
有了“新國標”,還要有“強執行”,要讓相關標準能夠真正落實到位。商家也要回歸服務初心,自覺摒棄過度包裝,營造良好消費環境,這樣才有利于消費者與商家及全社會實現“共贏”。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