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11月4日電 題:第134屆廣交會釋放中國外貿向好信號
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
第134屆廣交會4日在廣州廣交會展館閉幕。在全球貿易持續處于疲弱態勢的情況下,本屆廣交會中國企業逆勢而上,帶來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案,全力穩訂單拓市場,取得“人財兩旺”的成效,釋放了中國外貿積極向好的信號。
第134屆廣交會分為三期舉辦,展館內持續保持人氣旺盛的場景。據廣交會新聞中心4日通報,截至11月3日(下同),本屆廣交會共有來自229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采購商線上線下參會。其中,線下參會的境外采購商197869人,比第133屆增長53.4%,比疫情前的第126屆增長6.4%。
同時,本屆廣交會線下出口成交223億美元,比第133屆增長2.8%,呈恢復性增長態勢。
本屆廣交會展覽規模再創新高,先進制造業產品展區擴容,技術含量高、設計創新的產品紛紛涌現。浙江臺州特潔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一款智能馬桶,可與智能手機互聯互通,且具備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并已通過海外多項節能節水認證。該公司外貿負責人稱,很多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對智能馬桶表現出濃厚興趣,達成意向訂單超過10萬美元。
造型炫酷的新能源汽車,迷你可愛的低速電動車,全屋一體式光伏儲能設備……中國企業展出的新能源產品,成為了本屆廣交會上的“明星”,吸引了大批境外采購商詢價和體驗。
江蘇蘇美達成套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國際貿易事業部業務經理徐峰稱,近年來,隨著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國家倡導使用新能源汽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把握住了這一機遇,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
自1957年以來,每年兩次、從未中斷的廣交會,被稱為“中國第一展”。廣交會也是中國制造業不斷創新升級的見證。
本屆廣交會共舉辦新品首發首展首秀活動401場,充分展現中國前沿產品的新設計、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潮流,為買賣雙方搭建起了新商機。
從小而美的消費新品到高精尖的前沿科技,從單純代工到自有品牌出海,從銷售產品到提供解決方案,從傳統行業到新興領域,中國企業不斷向產業鏈的中高端攀升,彰顯了中國外貿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創新活力。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境外采購商對本屆廣交會給予較高評價,認為廣交會是一個“寶藏平臺”,在廣交會上可以實現一站式采購,中國制造受到全球市場廣泛歡迎。
“全世界有很多的展會,但廣交會是我們最看重的。”印尼長友集團采購總監朱志偉說。他已參加了近40次廣交會。
本屆廣交會為中國外貿企業注入了一支“強心劑”。采購商除現場簽單外,看工廠、看車間、看產能等后續預約不斷,未來有望達成更多合作。廣交會出現的種種積極現象,進一步增強了中國企業對明年外貿出口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廣交會上,不僅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到會人數大幅增長,歐美采購商到會人數也實現恢復性增長。
對此,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分析指出,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有改善跡象。這對進出口貿易和投資都是一個重要的積極信號。(完)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