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任志霞)12月20日,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今年以來,該廳統籌地方債發行管理,圍繞破解債券碎片化問題,創新開展續發行業務,形成財政“增收節息,提高兌付水平”與金融“盤活資金,改善流動性”的雙贏格局。
續發行是對已上市債券進行增量發行的創新型業務,其債券名稱、票面利率、交易及兌付安排等與原債券一致,在國債中已有應用。同時,續發行可增大單券規模,減少債券只數,實現適度集中兌付,增強機構交易意愿。
省財政廳統籌謀劃釋放積極財政政策潛能,制定了符合山西特點的續發行方案。為避免單次兌付壓力過大,結合證券交易所地方債做市制度要求,確定續發目標規模為100億元以上。統籌債券全年到期情況,以4月發行的46.86億元再融資債券作為原債券,在兌付較頻繁的三季度開展兩次續發,續發后債券規模增至113.73億元,拉高山西省今年單券規模均值至25億元。續發后該只債券將減少對外兌付14次、省市內部償付91次,實現錯峰付息,兌付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兩次續發行均選擇大幅降息后的低利率窗口節點,根據現金流測算,累計產生溢價金額1.59億元。按照財政部有關規定,溢價金額將沖抵利息支出,實現增收節息。同時,山西省續發行債券上市后,金融機構交易空間得到充分擴展,為債券常態化交易創造了有利條件。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