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清晨5時許,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晉中市太谷區侯城鄉杜家莊村香瓜產業園區的大棚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金燦燦的“藤熟瓜”掛滿藤蔓,村民們穿梭其間,熟練地采摘著成熟的果實。包裝區里,印有“小杜香瓜”字樣的環保箱整齊碼放,等待裝車發往各地。
“家人們看過來!”90后新農人杜雅欣的聲音從大棚深處傳來。她手持自拍桿,鏡頭對準藤蔓上金燦燦的香瓜。“聽好了,這才是正宗的‘藤熟瓜’。”說著,她抬手輕敲瓜身,“嗒”的一聲脆響在直播間回蕩。
“聽到沒?這聲音說明瓜熟透了。”杜雅欣邊說邊拿起檢測儀,將探針插入瓜瓤。“嘀”的一聲,液晶屏跳出“16”的數值。“比普通香瓜甜兩度!”她興奮地向粉絲們展示。
5年前,杜雅欣放棄城市的高薪工作回鄉創業。“那時候什么都不懂,種出來的瓜又小又酸。”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難,她不禁感慨。為了掌握種植技術,她白天跟著村里的“老把式”學習,晚上挑燈研讀農業書籍,還多次自費到山東、陜西等地考察。經過反復試驗,她最終引進了適合本地沙壤土的“新田125”優質品種,并摸索出一套“藤熟標準”種植技術。
如今,杜雅欣的堅持終于結出碩果。走進大棚,處處都能感受到現代農業的氣息:智能溫控系統實時調節棚內溫濕度,水肥一體化設備精準灌溉,物理防蟲網阻隔害蟲入侵。這些新技術的應用,讓“藤熟瓜”的品質和產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以前種瓜最怕賣不出去,現在手機一點就賣光。”村民李春梅邊裝箱邊笑著說。她麻利地將剛采摘的香瓜套上防震網套,放入印有溯源碼的環保箱中,再塞入冰袋保鮮。“一天能裝300多箱,月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番。”
在大棚另一頭,冷鏈車正在裝載包裝好的香瓜。村黨支部書記杜文勇一邊核對發貨單一邊介紹:“今天已經發出200多單,主要銷往太原市區,確保省內城市當日送達。我們村通過‘合作社+電商’模式,統一技術標準,打造‘小杜香瓜’品牌,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帶動全體村民增收致富。”
日頭漸高,滿載香瓜的冷鏈車緩緩駛出村口。擋風玻璃上,“當日達”的標識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大棚里,杜雅欣仍在直播間忙碌著,打印機不斷吐出新的訂單。新抽的藤蔓沿著支架向上攀爬,在夏日的微風中輕輕搖曳。
從傳統種植到智慧農業,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從路邊擺攤到電商銷售,杜家莊村的“藤熟瓜”產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振興的號角聲中,這個太行山腳下的小村莊,正用一顆顆金黃的香瓜鋪就一條甜蜜的致富路。
本報記者張謙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