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節,由于患上了重感冒,江西鷹潭貴溪市羅河鎮陳家村村民汪珂萱沒能像往年一樣拜訪親戚。她來到離家不遠的村衛生計生服務室就診。醫師陳衛平細心檢查后,開出了輸液配合口服雙黃連顆粒治療方案。隨后,汪珂萱來到收費窗口,繳納9元的診療費和15元的藥費,由于新農合報銷了診療費中的8元以及藥費的70%,她個人只花費了5.5元。
汪珂萱享受到的福利,得益于鷹潭市正在實施的村級衛生計生服務一體化改革。去年以來,鷹潭市由市、縣兩級財政籌集資金8000余萬元,在所有行政村建設衛生計生服務室。
總投資80萬元的陳家村衛生計生服務室,面積有400多平方米,設有診療室、注射室、觀察室、藥房和計生服務室,每天最多能接診100名患者。觀察室還安裝了液晶電視,供輸液的患者使用。
像這樣的“標準”村衛生計生服務室,鷹潭市達322個,幾乎覆蓋了所有行政村。在此平臺基礎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整合村級衛生醫療隊伍,推行新農合村級直報和藥品零差價銷售,并將計生服務融入其中,將國家衛生醫療改革的政策福利送到農村群眾的家門口。
“以前,在村里私人診所看個感冒都要花60多元,鎮衛生院能直接報銷新農合,卻要走十多里路。村民看個小病,要么去個體村醫的私人診所,要么去鄉鎮衛生院。前者雖然方便但費用高,后者雖然便宜卻不方便。”汪珂萱告訴記者,如今,衛生計生室就建在家門口,而且費用大部分由新農合負擔,村民已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
記者在新農合報銷窗口看到,工作人員將處方和票據全部都上傳至基層醫療實時監管系統,這意味著服務室里的每一個醫生開出的每一張處方都被監控,既不能多開藥,也不能多收費。
記者粗略查詢了一下,整個服務室10元左右的處方占了九成以上。鷹潭市衛計委主任李恩福告訴記者,“以往村民在私人診所看病時,往往并不知道醫生開出的處方是否使用了基本藥物,現在信息都一目了然了。”
村級衛生計生室的設立,不僅給群眾帶來實惠,也讓以往各自為戰的個體村醫找到了歸宿。李恩福介紹,為了有效整合村醫隊伍,改變監管缺位的局面,政府將村醫隊伍納入村級衛生計生服務室統一管理,出臺了基本醫療服務補償政策,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聘入村衛生計生服務室的村醫給予公益性事業補助。
李恩福的說法在陳衛平那里得到證實。他告訴記者,陳家村衛生計生服務室包括他在內共有3位醫生,原來都是個體村醫,去年通過嚴格培訓考核,他們被聘到村衛生計生室工作,現在獲得政府購買服務的補助每人每月3500元左右。
在陳家村衛生計生服務室,記者大致了解了陳衛平等3位村醫的收入構成情況。其一是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補助,每年每人20元,陳家村共有4000多人,全年政府補助8萬多元;其二是一般診療費補助,每人次9元,按每人每年2.5次計算,全年政府補助9萬多元。此外,加上基本藥物使用補助、傳染病報告補助等,陳家村衛生計生服務室一年收入大概在19萬元左右,扣去自聘的3名護理人員應付報酬,實際收入為13萬多元。
“在這里上班不僅工作環境大大改善,而且個人待遇有保障,退休之后還能領取政府為鄉村醫生發放的退休補貼,感覺很安穩。”陳衛平說。
記者了解到,村衛生計生室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為村民提供日常的普通計生檢查、健康教育、咨詢等。貴溪市衛生局副書記江斌說,以前村一級都沒有計生服務室,鄉鎮計生服務人員只能在每年1月、5月、9月約定時間到村里為村民提供服務,“現在有了工作場地,村民可以隨時在家門口享受計生服務”。(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