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2018年,代縣信用聯社在狠抓金融服務主業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扶貧責任,多管齊下、精準施策,助推了全縣的脫貧攻堅工作。
——深謀遠慮產業扶貧。該聯社在精準扶貧方面結合實際,大膽創新。面對貧困戶沒有技術、沒有經驗、沒有項目的困境,該聯社堅持“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技”的原則,主動積極與當地涉農企業對接,深入企業從勞動用工、市場前景、產品質量及競爭優勢等方面進行調研,最終結合企業生產特點和貧困戶實際情況提出“金融+公司+貧困戶”的扶貧模式。即聯社、公司和貧困戶之間達成三方互助協議,聯社提供資金給貧困戶,貧困戶入股到企業,企業負責對貧困戶提供技術培訓和崗位就業,企業賬戶資金受聯社監管,形成三方制約、三方受益的模式。通過扶持企業發展壯大,間接扶持貧困戶脫貧致富。截至目前,該聯社已與山西雁門萬達苗木有限公司、代縣方盛酒業飲料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涉及中草藥、苗木種植和專業養殖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受惠貧困戶涉及1329戶5623人。
——全力以赴信貸扶貧。該聯社在全年資金投放計劃中,將有限的信貸資金向涉農涉貧領域傾斜,并于2017年開展了“萬名客戶經理進村入戶”工程,對全縣數萬貧困人口進行入戶調查,摸底分類,依據致貧原因建立扶貧檔案。同時出臺了《扶貧小額貸款管理辦法》,進一步簡化放貸流程,直接給予部分有想法、有能力、有干勁的年輕人起步資金扶持,鼓勵接受新思想、學習新技術,自謀脫貧之路。同時該聯社黨委結合部分貧困村產業結構適時研發出“杏福貸”等專項信貸產品。截至目前已通過信貸資金直接扶貧747戶。
——踏踏實實駐村扶貧。聯社黨委選派6名業務骨干,成立2支扶貧工作隊,分別在代縣胡峪鄉胡峪村和望臺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一是摸底調研制定脫貧計劃,工作隊從疾病、缺少勞力、缺少資金、缺少項目等方面深入了解致貧原因,按照一戶一策的原則制定出脫貧計劃;二是協助選出脫貧“領頭雁”,從“兩委”班子建設抓起,全力協助村黨委選出有思想、有干勁、有能力的脫貧“帶頭人”,帶領村民打贏脫貧攻堅戰;三是重建黨建陣地和活動中心,工作隊籌集資金購買辦公桌、椅子、文件柜等辦公設施重建村委黨建陣地,張貼黨建宣傳標語、添置黨報黨刊等黨內書籍新建黨員活動中心,進一步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凝聚力和戰斗力;四是聘請農業專家開展果樹種植培訓和技術指導,對土地進行改良和坡地修整,結合土壤成分調整全村產業結構;五是協助村委全力發展小米、黃豆、高粱、苦蕎等小雜糧和白水杏種植,并向農委申請,投資20萬元修建白水杏烤房和小雜糧烘干房,大力發展小雜糧和白水杏的深加工項目;六是加大村容村貌整頓力度,硬化街道,粉刷墻壁,購置垃圾車,修改建垃圾池,種植風景樹,安裝路燈,改造旱廁,全力協助舉辦“白水杏采摘節”活動,引進美麗鄉村旅游文化;七是加大特色養殖扶持力度,在胡峪村投入18.6萬元辦理養蝎場。八是全力推進精神文化扶貧活動,先后聘請代縣劇團到胡峪村演出“大山的女兒”節目,學習優秀共產黨員劉桂珍的先進事跡,宣傳學習“鄭德榮”等7名同志的先進事跡學習,組織放映《榜樣》系列影視作品。
——一心一意結對扶貧。聯社黨委班子成員帶領22名機關部室負責人和2名扶貧工作人員主動與胡峪村24戶和望臺村131戶貧困戶形成結隊幫扶關系。制定《精準扶貧結隊幫扶競賽活動方案》,與幫扶人員簽定“扶貧責任狀”,制定“解決貧困戶重大困難問題督辦卡”,并且按季依據貧困戶人均收入、幫扶貢獻值等指標對幫扶人員進行量化考核打分,將幫扶成果與日常工作績效考核掛鉤,形成了“比付出、比貢獻、比效果”的良好幫扶氛圍。一是要求負責幫助貧困戶接受新思想,學習新技能,尋找新項目等,真正做到從物資扶持到技能扶持,從思想教育到文化培育,全力幫助貧困戶有勇氣脫貧、有底氣脫貧。二是要求協助幫扶老人辦理住院、轉院、醫療報銷,幫助貧困子女辦理入學、轉學及其他個人重大事項等。(郭小平)
(責任編輯: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