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神池縣立足資源優勢,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提升示范區集聚能力、做強優勢特色農產品、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上下功夫,充分發揮“三農”的壓艙石作用,為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一是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加大小雜糧種植面積,打造綠色、優質、高產、高效有機旱作農業種植縣。結合精準扶貧產業項目的實施,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2萬畝;政府投資累計實施滲水地膜項目6萬畝;實施胡麻、黑豆保護性種植2萬畝。
二是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在全縣打造“兩核一村六片”有機旱作農業核心示范區3.2萬畝,涉及9鄉(鎮)21村。通過核心區建設、示范村示范、示范片帶動,輻射帶動全縣有機旱作農業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以片帶村、以村帶鄉、以鄉帶縣,滾動發展,梯次推進,做大做強。同時,投資320萬元實施紅蕓豆綠色高產示范片創建,輻射帶動全縣紅蕓豆綠色高產種植面積達8萬畝。
三是打造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借助胡麻、胡油、莜麥、羊肉、黑豆、黍子等國家六大地標認證產品金字招牌,打造“北方月餅第一縣”。連續組織四屆網上“月餅節”,積極支持“長祥圓”“戰國”“老農貢”等龍頭加工企業成立科技研發中心,培育壯大月餅龍頭企業,全面推進月餅生產集團化、標準化建設,做大做強神池餅業。今年中秋節期間,月餅線下銷售額達到1.5億元,京東、淘寶、拼多多等線上銷售額達到650萬元。
四是強化科技支撐。堅持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建設谷子、胡麻、莜麥、黑豆、紅蕓豆、馬鈴薯、南瓜、芥菜等八大特色種植基地,彰顯特色,以特占優,以優取勝。與中國農大、山西農大、山西師大、省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達成合作協議,與吉林農業大學合作成立“神池李玉院士工作中心”。引進山西中農富通高原作物農業研究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農業資源,建設農業科技園,打造優質農產品基地,帶動神池農業走出一條具有“現代引領”“寒旱”的發展新路。
同時,該縣積極落實強農惠農富農各項政策,加強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糧食高產穩產生產技術模式攻關,組織實施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糧食產量穩步增長,農民收入逐年增加。今年,全縣玉米播種面積15萬畝、谷子播種面積15萬畝、馬鈴薯播種面積11萬畝、豆類播種面積10萬畝、莜麥播種面積9萬畝。預計糧食總產量可達4億斤。(劉雪峰)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