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五臺縣科協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以“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為主線,突出科技在生產實踐中的普及推廣應用,集中力量服務于脫貧產業,為扶貧攻堅注入了活力。
五臺縣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了800余種野生中藥材,臺參、臺芪更是享譽省內外,中藥材產業成為覆蓋五臺全縣的脫貧主要產業之一。
如何保護和擦亮這塊金字招牌?五臺縣科協2018年成立五臺縣中藥材專業技術協會,吸納了山西百草綠源有限責任公司、鐵牛合作社等76家全縣中藥材行業骨干。
五臺縣中藥材專業技術協會的成立,為全縣中藥材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協會通過舉辦交流、研討、培訓等活動,解決技術難題,提高抗風險能力和種植效益,促進中藥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協會針對中藥材種植管理粗放,品牌意識、質量意識淡薄,產量低、品質差等問題,組織召開了中藥材產業發展研討會,山西省白色農業工程學會秘書長李照全專家團隊與全縣中藥材行業骨干一起研討五臺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模式和方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山西百草綠源中藥材有限公司給紫蘇噴施菌劑后,移栽成活率大幅提高,植株健壯,產量比往年提高一倍,防治病蟲害收效明顯。
經過多年打磨,山西省百草綠源中藥材有限公司現已發展成為一家集中藥材種植、收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民營企業,輻射帶動全縣13個鄉鎮77個村,基本實現了“種植一畝脫貧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對全縣中藥材產業助力脫貧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五臺縣科協十分重視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山西百草綠源中藥材公司、高洪口鄉現代農業園區被省科協命名為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縣科協利用科普示范基地的優勢,充分發揮科普宣傳作用,普及農村實用技術、先進技術,推廣更多優質新品種,應用新成果,傳播現代農村科技信息和管理方法,引導當地農民從傳統的農業生產走上學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發家致富的道路。先后邀請忻州市果樹站和植保站專家進行干果經濟林技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服務陳家莊鄉、耿鎮鎮、臺城鎮、東冶鎮、陽白鄉等全縣5個經濟林主產區,涉及花椒、核桃、玉露香梨、白水杏等產業。今年4月邀請忻州市農技植保站高級農藝師張愛萍分別為豆村鎮、蔣坊鄉、東冶鎮的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培訓人數共150余人。三年來,共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0余場,服務農民2200余人次。
五臺縣科協為了使科技惠及更多的農民,組織農業專家、鄉農科員編寫了《五臺縣科技助力精準扶貧農業實用技術叢書》,內容包括中藥材種植、小雜糧種植、農副產品加工、經濟林種植等。在“科普五臺”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科技扶貧專欄,開通“鄉村e站”,傳播各類農業實用技術,還根據農時適時推送技術資料給農民答疑解惑,村民們通過手機就可以方便地查看到所需要的技術資料。截至目前,“科普五臺”微信公眾號擁有7300余名粉絲,三年來推送農業實用技術文章800余篇。
(張建峰 郎艷峰 羅凌云)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