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建國)五臺縣充分利用本地多樣化地貌特征、冷涼氣候資源、良好沙性土壤和種植悠久的優勢,圍繞臺參、臺芪等道地中藥材,以山西百草綠源中藥材有限公司為龍頭,以耿鎮、東冶、茹村中藥材產業園區為依托,著力建設以耿鎮鎮為中心、輻射全縣的10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加快形成中藥材產、加、銷一體化產業鏈,將中藥材打造成助推全縣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全縣呈現出“種植一畝致富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戶、產業興旺致富一片”的喜人局面。
一是規劃推動。五臺縣委、縣政府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狀況、脫貧戶分布情況、中藥材發展基礎,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積極推進建成清水河地區的耿鎮中藥材產業示范園區、下部地區的東冶中藥材產業園區、中部地區的茹村中藥材產業園區,覆蓋全縣中藥材主要種植區域,形成園區示范帶動、企業引領發展、合作社聯結農民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新格局。目前,耿鎮中藥材產業示范園區建成2000畝種植基地,東冶中藥材產業園區建成2600畝種植基地,茹村中藥材產業園區建成1310畝種植基地。
二是政策驅動。五臺縣經過充分深入調研,反復比較論證,順應脫貧戶需要,把中藥材確立為全縣鄉村振興主導產業。該縣出臺了推進“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實施意見,對全縣脫貧戶種植中藥材和育苗進行補貼,每畝種植補貼300元、每畝育苗補貼500元。通過政策激勵,充分調動脫貧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撬動中藥材產業加速發展,讓脫貧戶走上自主致富道路。
三是農戶聯動。該縣按照全省“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發展要求,圍繞“五有”目標,在中藥材產業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了龍頭牽引、園區支撐、合作社聯結、農戶經營的產業發展機制,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實行公司為農戶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生產管理、統一回收銷售,達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戶企雙贏的目標。脫貧戶通過訂單種植、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多種渠道獲得收益。首先是訂單收益,畝均純收入3000元;其次是資產收益,流轉土地畝均收入500元;第三是勞務收益,農民通過企業用工,年人均收入22500元。
四是龍頭帶動。山西百草綠源中藥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位于五臺縣耿鎮鎮,占地24.6畝,總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建成生產車間、儲藏庫、晾曬場、產品展示廳等,有年加工中藥材2000噸的先進生產線一條;入駐電子商務創業園,已實現產品網上銷售;是一家集中藥材種植、收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民營企業,也是全縣中藥材產業的龍頭企業。該公司成立以來,始終以產業富民為己任,以踐行社會責任為使命,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產業,精準發力助推鄉村振興。
目前,全縣實現種植中草藥材10萬畝,實現6萬多脫貧人口人均種植中藥材一畝的目標,走出了一條以藥興業、以業富民的五臺鄉村振興之路。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