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 濤)五寨縣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具體實踐要求,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強化項目工隊服務,以高效優質服務助力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立足優勢,借梯登高鍛長板。五寨縣地域特征、氣候條件、自然環境非常適宜馬鈴薯生長,馬鈴薯種植每年穩定在10萬畝以上。為提高馬鈴薯產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五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搶抓全省馬鈴薯產業發展機遇,積極引進現代加工型馬鈴薯種植項目。項目工隊強化服務、協調聯動,全力推動加工型馬鈴薯種植項目成為省級重點項目和全市農業轉型重點工程,示范引領農業產業特色轉型,并達到帶動其他產業同步發展的目標。
二是創新機制,強力破題優服務。組建專班抓推進。該縣成立項目推進服務領導小組,吸納馬鈴薯種植專家團隊完善聯席會議協同制度,高起點謀劃,高速度推進,高標準建設。強化協調聚合力。該縣以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為平臺,積極協調財政、發改、水利、電力等部門,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機購置補貼等方面強化政策扶持,在項目資金上大力支持,投入1.6億元高標準打造3萬畝現代加工型馬鈴薯示范種植基地。加強調度促發展。項目工隊堅持一月一入企、一月一調度、一月一研判,主動對接服務,對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清底幫扶,解決問題20余項,有效加快了項目建設進度。
三是落實為要,高標打造強實效。項目工隊統籌規劃,精心指導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推進項目建設。聚焦重點強保障。緊盯項目開工、建設、落地、投產等關鍵環節,全流程跟蹤服務。同時,將基礎設施建設、耕地流轉等具體事項細化實化到人,責任到崗,確保項目建設成效。創新思路強舉措。采取“政府配套基礎設施、政府補貼流轉土地、公司調種自主種植、公司經營優先用工”等辦法,推動加工型馬鈴薯示范基地落地見效。提升改造強效益。僅用3個月時間,順利完成3萬畝耕地的集中流轉和耕地高效集約化作業改造,搶抓農時,如約呈現“萬畝薯花海洋”。去年全省現代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該縣召開,極大地推動了相關項目建設。
今年,五寨縣將以馬鈴薯、甜糯玉米、小雜糧、中藥材、彩色小麥等產業作為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的“總抓手”和“主引擎”,以“五大特色”基地建設為引領,力爭全縣特色種植業實現新突破,全力構建“一核兩區三帶”農業產業發展格局。同時,進一步優化項目服務,明確服務內容,精準對接服務,不斷完善服務機制,緊緊圍繞項目開工、建設、竣工、投產、達效等關鍵環節,持續推動項目工隊服務規范化、精準化,持續以高效優質服務助力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