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王國梁)近年來,忻府區緊緊圍繞建設“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目標定位,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總要求,聚焦穩產保供,強化品牌建設,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有力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1年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70.7萬畝,同比增長3.2%,總產量達到3.15億公斤以上,同比增長0.96%。
聚焦穩產保供,一產發展態勢強勁。一是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按時足額發放2021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5430萬元。完成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未轉移就業收入損失保險試點工作,2021年參保面積51.4萬畝,參保農戶3.2萬戶,提供保額保障5.26億元(旱地參保15.5萬畝);未轉移就業收入損失保險參保面積14.5萬畝,參保農戶2900戶,提供保額保障0.51億元。二是高標準推進“八大”農業產業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高標準推進辣椒、甘甜紅薯、甜糯玉米等“八大”產業快速發展。2021年全區辣椒種植8.1萬畝、甘甜紅薯種植1.9萬畝、甜糯玉米種植5.2萬畝,建立“忻府區甜糯玉米”國家級有機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雜糧種植10萬畝,產量達到0.28億公斤以上,創建了甜糯玉米等8個千畝以上的優特雜糧綠色高質高效樣板區。三是擴容提質產業園區。充分發揮主導產業優勢,延伸初加工、深加工產業鏈條,推動園區擴容增量。欣佐城休閑農業采摘園區利用日光溫室引進種植草莓、冬棗、火龍果等品種,發展親子農事體驗、休閑采摘等鄉村休閑旅游農業,年接待游客1.1萬人次;加禾富硒西瓜園區年內新增種植面積500余畝,帶動全區大棚富硒西瓜種植面積達到2000余畝,畝均收入1萬元左右;董村甘甜紅薯園區開展脫毒種苗育苗、新品種展示示范,2021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四是加快發展城郊現代設施農業。全力打造城郊外環沿線瓜菜產業帶,2021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781畝,全區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1萬畝以上,改造集約化育苗場5000平方米,創建省級示范園1個。五是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圍繞奇頓合溫泉,鼎力打造鄉村旅游項目。2021年全區休閑農業營業收入達到8600萬元以上,帶動2250戶農戶增收。
強化品牌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一是強化龍頭企業帶動。2021年培育完成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省級3個、市級5個、區級10個,2021年全區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734個;培育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場2個,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培育壯大。二是扎實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2021年新認定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11個,“圳品”認定“供深基地”1個?!靶弥菹愎稀薄靶弥菖从衩住钡茸缘貥俗C明商標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并授權欣佐城、鑫邦、惠眾等生產基地和玉米兄弟公司簽約用標,“特”“優”品牌效應日益凸顯。三是穩步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基地建設。以民宇、天綠源、玉米兄弟、青玉等糯玉米深加工企業為引領,創建了面積3萬畝的甜糯玉米精深加工基地。山西民宇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了“圳品”基地認證,認證面積1200畝。四是持續有力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制定《2021年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重點工作實施方案》,舉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培訓會、智能化監管追溯平臺使用培訓會和綠色食品內檢員培訓會,編印農產品生產記錄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手冊,完善六種版本的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抽檢種植產品和養殖產品928個,食用農產品合格率達到99.5%。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促進集體經濟發展。一是加快落實農用房“四辦法一標準”。出臺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辦法,印發宣傳手冊3萬余份,接受需求申報計劃367.16畝,涉及農戶1114戶。二是深化農技農經農機“三支隊伍”改革。統籌設置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畜牧業發展中心、農業機械發展中心,在鄉鎮(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分別設置農技、畜牧、農經、農機等技術服務專崗。三是縱深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理核實2018年度、2019年度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共核實17.2億元,集體資源總面積288.1萬畝,確認集體債權3.36億元、債務5.89億元。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同摸排清理活動,共清理合同9898份、完善730份。四是穩步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扎實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2021年完成秸稈綜合利用面積64.3733萬畝,占總面積92.48%,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有序開展畜禽糞污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實施12個新建規模養殖場的糞污無害化處理項目,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回收塑料包裝廢棄物14.5萬公斤;農藥使用量比近三年平均用藥量減少了0.81噸,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