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縣老城區更新改造項目是縣委、縣政府按照發展定位和要求,從全縣城區發展實際出發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發展所需,也是民心所盼。今年項目建設啟動以來,項目指揮部精心組織、強化舉措,排除萬難、強力攻堅,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好消息!好消息!縣委、縣政府決定對老城區進行更新改造了!”在1月17日召開的中共河曲縣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老城區居民奔走相告。
在河曲市民的記憶中,老城區曾經是城區最繁華的中心地段。經過歲月更替、時代變遷,現在老城區已成為基礎設施薄弱、房屋建筑破舊、歷史風貌蠶食嚴重的棚戶區,極大影響和制約了老城區居民日常生活及城市的健康發展。告別破舊的老城區、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樓房,是老城區居民的夢想,也是河曲縣委、縣政府急切想要破解的民生難題。
為改善老城區居民的生活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今年初,河曲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深入老城區進行調研,切身感受到老城區居民要求改造老城區的強烈愿望,在縣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上作出了實施老城區更新改造與保護工程的決定。“這真是一項改善人居環境、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民心工程,縣委、縣政府解放思想、真抓實干,為群眾辦實事,大家都為他們點贊!”市區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
實施老城區更新與保護,對于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工作。由于老城區人口密度大、房屋成分雜、居住人員亂、弱勢群體多、群眾訴求多等因素,改造難度不可想象。面對困難和挑戰,河曲縣委、縣政府毫不畏懼、直面挑戰、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實施老城區更新改造,對進一步盤活城市資源,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縣城承載力、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縣上下要迅速行動起來,拿出過硬辦法,全力以赴高位推動老城區更新改造工作,向全縣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縣委書記石光源向全縣發出動員令。
為全力推進這項重點工程,河曲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總指揮,縣委副書記、縣長為第一副總指揮,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總指揮,16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老城區更新改造工作指揮部。指揮部下設9個工作組,有100余名工作人員。項目啟動以來,指揮部和縣融媒體中心充分利用給老城區居民的一封信、倡議書、條幅、報紙、電視、網絡、微信、抖音、快手等方式,鋪天蓋地宣傳老城區更新改造的意義,在全社會營造出關心、支持老城區改造的良好輿論氛圍。在征收公告下達前,指揮部工作人員逐門逐戶進行入戶調查,向居民宣傳征收政策,收集意見和建議,詳細了解轄區居民的真實想法和意愿,做到宣傳動員在前、調查摸底在前、群眾合理訴求解決在前,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老城區更新改造項目包括護城樓和翠峰東路兩個片區,涉及拆遷的有80處宅院、12處商業門店、5處機關事業單位公房,共2.2多萬平方米。征遷工作開展以來,指揮部征收組工作人員本著對群眾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工作態度,嚴格規范征收程序,嚴格落實公示、公開、上墻等各項制度,堅持不讓群眾利益受損的原則,征收補償安置辦法以實物安置為主,貨幣補償為輔。翠峰東路和護城樓兩個片區的居民對拆遷工作十分支持,按照獎勵政策,凡是在規定日前簽訂征遷安置補償協議的,給予每處宅院最高3萬元的獎勵;按協議約定時間內騰空房屋并移交征收部門的,再給予每處宅院2萬元的獎勵。同時,積極簽約的居民將會在選房中獲得優先選擇權。真正實現了“先簽約的不吃虧、后簽約的不沾光”,做到了公平征收、文明征收、和諧征收,最大限度爭取到群眾的支持和配合。
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大批基層黨員干部,他們發揮帶頭作用,率先簽訂協議。翠峰東路片區王榮華等幾名黨員干部不僅第一時間帶頭簽訂了征收協議,而且還積極做好周邊群眾思想工作,充分展示了基層黨員干部的黨性覺悟。正是他們這種識大體顧大局、舍小家顧大家,積極支持改造、主動配合征收的可貴精神,有力助推了征收工作,令人十分感動。
為高標準高質量按期完成老城區更新改造項目拆除工程,從6月1日拆除工作開展以來,河曲縣成立了工作專班,組成了協調組、安全保障組、拆遷組、環保監督組、進度督查組5個工作小組,具體推進此項工作。一是加快進度。根據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拆除范圍,倒排工期,合理制定詳細工程進度計劃,科學快速有序拆除和施工。二是加強協調。縣供電、供暖、供水以及各通訊網絡公司,公安、城建、交通等部門通力配合,及時協調解決拆除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工程順利推進,確保施工期間秩序良好,減少對群眾工作生活的影響。三是確保安全。針對每一處拆除建筑制定具體的拆除方案,確保拆除期間人員安全、設施安全,采取嚴格措施防控揚塵污染。
在河曲縣長城大街回遷樓項目施工現場,一輛輛混凝土攪拌車來往穿行,接力運輸,工人們有序進行澆筑作業,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程負責人表示,他們正搶抓當下施工黃金期,強力保障項目施工有序快速高效推進。
回遷樓項目位于河曲縣康樂路與長城北街交叉口西北側,現正在加緊建設的回遷小區3號、4號住宅樓、地下車庫及室外配套工程項目,總建筑面積為40236.89平方米,建設安置房272套,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該小區建成后可解決河曲縣200多戶回遷群眾的住房安置問題。按照縣委、縣政府保質量、保安全、保工期、保規范的要求,河曲縣城建、交通等部門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成立了項目班子與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對接,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嚴把回遷小區質量、安全、管理等關鍵環節,努力把回遷房建設成為優質工程、廉政工程、群眾滿意工程。隨著河曲縣回遷安置房的加快推進,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的拆遷戶一定能早日實現“安居夢”。
同步推進房屋征收和安置房建設,使群眾看到行動、看到進度、看到成效。河曲縣老城區更新改造以改善群眾住房條件、完善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堅持老城區更新改造與提升人居環境相結合,因地制宜、分步實施、注重實效,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空間活力,把老城區建設成為人居環境良好、功能設施完善的宜居城市,打造經得起群眾和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張 靚)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