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浸泡好的黃豆經過打漿、濾漿、蒸煮、入模、擠壓、翻板、切塊,一筐筐香氣四溢的“繁峙豆腐”就新鮮出爐了。在繁峙縣東山底村的勝北泉豆腐加工坊里,制作豆腐的工人們正忙得不亦樂乎。
“咱這個豆腐坊開了七八年了,豆腐每天的產量大概是八百斤左右,再加上粉條、豆腐干、凍豆腐等產品,一年下來能掙八萬多,比出去打工強多啦。”勝北泉豆腐加工坊的負責人李志愿告訴記者。
李志愿做豆腐的手藝傳承于父親,傳統的點鹵工藝再加上當地優質的五臺山泉水,做出的豆腐豆香濃郁、營養豐富、口感極佳,深受人們的喜愛。
據了解,像這樣規模的豆腐加工坊,全縣共有三百多家,尤其是在滹沱河沿岸,幾乎村村都有豆腐坊。近年來,繁峙縣依托地理和資源優勢,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緊緊抓住豆腐加工這一產業優勢,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豆腐大軍”里,并因地制宜將豆腐產業進一步延伸到豆腐干、豆制品、凍豆腐等精深加工模式,克服了新鮮豆腐不易存儲的缺點,在滿足群眾追求健康天然的基礎上,也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成為了賦能鄉村振興的優勢產業之一。其中,以“滹源味道”“二愣豆腐干”等為代表的當地品牌已經進入各大商超,并成為逢年過節的緊俏商品。
“繁峙豆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里,“繁峙豆腐”經過了無數次的改進和傳承,幾乎將豆腐白、細、精、嫩的特點做到了極致,成為繁峙當地獨特的美食文化,只要說起“繁峙豆腐”,吃過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如今,小小的豆腐不僅成了繁峙當地的明星產品、金字招牌,還有許多人把豆腐做到了北京、天津、山東、內蒙古以及省內的各大城市,“繁峙豆腐”的美名享譽全國。南關村的王滿堂甚至把豆腐做到了中南海,讓國家領導人也品嘗到了“繁峙豆腐”的味道,就連外賓吃了也贊不絕口。
為了讓“繁峙豆腐”這一傳承了兩千年的美味得以延續,近年來,繁峙縣大力扶持豆腐加工業,優化思路,強化舉措,鼓勵農民種植優質黃豆,為豆腐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并進一步加強了豆腐生產、制作的監管力度,通過多業并進、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模式,聚焦豆腐加工全產業鏈,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做活、做優、做大豆腐產業,不斷推陳出新,讓傳統豆腐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鐘昱星 趙清翔 張慧)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