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2023年,定襄雕刻入選忻州市首批市級專業鎮,為當地縣域經濟發展開辟了一條“快車道”。在定襄雕刻市級專業鎮建設的“主戰場”——宏道鎮,居民們看到了掙錢的機會,也產生了新的思考:木雕產業的蛋糕做大了,分蛋糕的人自然也多了。老產業之外還有沒有一條新路子,既能帶動大家增收,又能走出自己的特色?
在辛安村,山楂樹是增收路上的“先驅”。小小的山楂果渾身都是寶,果實可以深加工成各類產品,葉子可以制茶、入藥,果核加工后還可以制成枕芯。該村結合山楂種植加工打造的文旅產業,則在另一個維度上,為小小的果實增加了“密度”和“含金量”,也延長了山楂這一辛安村老產業的“生命線”。
在新時代的三維空間內,實現對老產業發展的拓展延伸,恰恰是當下縣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新思路。
過去不少地方在特色產業的選擇上難免搖擺不定,總是啥紅火就干啥,導致老產業得不到新發展,新產業也形不成大氣候,最終傷了“元氣”。事實上,老產業并不見得就一定會被市場淘汰。相反,深挖老產業的存在價值,找到它和時代發展的契合點,用新技術、新思路、新品牌包裝它,反而能讓它散發耀眼的光芒。
對辛安村而言,山楂樹雖老,但山楂果年年都是新的。該村正是抓住了市場對山楂這類特色農產品多重價值的關注,用新的思路去設計產品,而非一味地淘汰這些“土特產”,反而豐富了產品的價值鏈,拓展了產業鏈,建構了創新鏈,鍛造了生態鏈。山楂樹成了“搖錢樹”的同時,土地也作為“金飯碗”,被農民牢牢端在手中。
(暢 雪)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