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薛璐瑤)走進靜樂縣豐潤鎮豐潤村無絲豆角種植基地,兩米高的無絲豆角藤蔓郁郁蔥蔥、綠意盎然。永倉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雇傭的村民們正在加緊采摘豆角,一筐筐豐收的果實被采摘下來,等待著分揀、裝袋、稱重,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我們在豐潤鎮建成了500畝的無絲豆角種植基地,從目前的生產情況來看,收益和產量均高于去年,而且無絲豆角種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靜樂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鞏亮軍說。
靜樂縣在發展無絲豆角種植產業的同時,依托優勢企業、農民合作社和行業協會,著力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在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也改變了當地村民的傳統種植觀念,促進了剩余勞動力增收,提高了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
“目前,我們地里的豆角長勢良好,從5月份開始到現在,地里每天都雇傭當地的農民干活,總雇傭工人量達240人,農民工月收入在4000元到5000元之間,最近這幾天日產約2萬斤,全部當天售盡。我們準備在未來3年之內帶動當地更多村民種植豆角,我們負責回收、加工和銷售,預計將帶動老百姓種植總畝數達到6000畝以上、總收入達到160萬元以上。”永倉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無絲豆角種植基地負責人閆建波介紹說。
豐潤村村民李效林高興地說:“我從今年5月份開始在永倉專業合作社務工,到現在已經3個多月了,每個月工資是3000元。在家門口工作既能照顧到家里,又能打工掙錢,真的很滿足。”
興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近年來,靜樂縣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科學優化種植區域與品種,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經濟效益顯著的生產基地,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農民致富的新路子。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