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弓家莊村,新春大棚管護忙。
春節期間,余寒猶厲,原平市王家莊鄉弓家莊村蔬菜大棚內卻溫暖如春、綠意正濃。一根根頂花帶刺的黃瓜正靜靜地垂在瓜秧上,散發著誘人的清香。大棚承包戶楊建珍正熟練且麻利地采摘著黃瓜,忙得不亦樂乎。
“嘗嘗,是不是和以前吃到的不一樣?”楊建珍邀請他人品嘗的時候總是充滿自信。她大棚里的黃瓜,不僅賣相好看,而且吃起來脆嫩微甜、味道鮮美。“好瓜不愁賣,等黃瓜都成熟了,不用主動聯系,就會有人過來收。”楊建珍說。
在弓家莊村,蔬菜大棚儼然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寶棚”。“2023年,靠著大棚種植等產業,全村總產值達2500萬元,集體資產達300余萬元,集體經濟收入60余萬元,人均收入2.5萬元左右。”村黨支部書記李晉忠介紹。
但在建造大棚前,弓家莊村百姓基本靠種植玉米為生,收入微薄。為了扭轉這種困境,村黨支部通過本村能人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構建起“支部+合作社+能人+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種植大棚甜瓜、西紅柿、豆角、黃瓜、白菜、蘿卜、西芹等蔬菜瓜果,推動農業產業優化升級。
如今,這個有著365戶965人的村莊,已建成497座蔬菜瓜果大棚和總面積2794平方米的現代化果蔬交易中心,不僅實現了“戶均一棚”,還成了忻州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基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從不足1000元增長到兩萬余元。
走出大棚,在陽光的照耀下,鱗次櫛比的大棚泛著光澤,像層層波浪,匯聚成勤勞致富的新力量。“我們將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進一步發展大棚產業,傾力打造鄉村振興精品示范樣板,讓農業更有奔頭、農村更有看頭、農民更有盼頭,全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李晉忠看著成片的大棚,滿懷期待地說。
(本報記者 張 曄)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