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忻府區南關村:民宿經濟賦能鄉村振興 |
| 2025年09月09日 09時33分 忻州日報 |
|
本報訊(記者張志遠)清晨的陽光透過大片玻璃窗,灑在牧瑤溫泉民宿的木質地板上。門前蒼松翠柏與綠植相映成景,潺潺流水繞亭臺而過,幾位早起的客人正坐在庭院中品茶閑談。很難想象,這座設計精致、充滿現代舒適感與東方美學韻味的民宿,是由忻府區南關村集體籌資建設、專業團隊參與運營的“村企合作”成果。 “我們南關村位于忻州古城南端,古城火爆‘出圈’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南關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馬燕榮說道。如何將地理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村里多次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組織群眾前往本地優秀民宿酒店考察學習,最終確定了以民宿經濟為抓手的發展路徑。“大事小事都在會上說透,每一條建議都被認真記錄、充分討論,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馬燕榮表示,正是這種公開透明、尊重民意的決策機制,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與信心。 牧瑤溫泉民宿作為南關村首批示范性項目,從建設到運營持續吸納本地勞動力,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目前,該民宿每年為村集體帶來41.5萬元的穩定收入,成為強村富民的重要支撐。在示范項目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投身民宿行業。容小隱民宿主理人薄趙紅是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已在古城周邊成功經營4家民宿。“假期經常一房難求,這些年切實感受到文旅市場帶來的紅利?!彼f。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截至2025年,南關村自建民宿數量已從去年的23戶增長到66戶,形成年接待5萬人次的民宿集群,每戶年均增收約10萬元,帶動150余人實現就地就業。為規范行業秩序、提升服務品質,南關村明確統一的標準和服務要求,成立了專門的民宿運營管理公司,并出臺《南關村民宿管理辦法》。同時積極推進民宿集中區風貌提升工程——鋪設瀝青馬路、規劃停車位、完善綠化景觀,推動民宿產業從“零星發展”走向“集群運營”,從“粗放經營”邁向“品牌服務”。 南關村的變化,不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發展模式的深刻轉型。如今,許多曾經外出務工的村民,守著家院就能獲得穩定收入。“農房變客房、資源變資產”在這里成為現實。像洋意民宿這樣的由村民自主經營的特色民宿,正成為游客感受地方文化與家庭溫暖的重要窗口。 依托忻州古城文旅輻射效應,南關村以民宿為切入點,走出一條“文旅興村”的振興之路。從村集體牽頭示范到村民踴躍參與,從單一住宿服務到文旅融合體驗,從小規模試點到產業集群發展,南關村的實踐不僅實現了集體經濟壯大和村民增收,更為中國廣大鄉村提供了一條可復制、可拓展的發展路徑。 (責任編輯:梁艷)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