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困戶領取土地流轉金
本報訊 (記者 白如光 白雪萍)山西雁門萬達苗木有限公司著眼綠色發展、致力扶貧開發,近年來成功探索出了流轉土地、資金入股、務工就業、金融扶貧、合作造林五種模式,做足生態扶貧成色,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企業穩步發展、農民穩定增收的雙贏目標。10年來,公司累計支付貧困戶土地流轉費、幫扶收入、股金分紅及務工費用等3000余萬元,幫扶近千戶貧困戶、三千多貧困人口逐步脫貧。
該公司位于代縣棗林鎮,是一家集苗木培育、種植、銷售、科研及綠化工程施工于一體的規模化綜合性苗木企業。公司成立十年來,育苗面積發展到5000余畝,有苗木300多萬株,是我市目前最大的育苗基地。公司在努力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主動承擔起發展生態經濟和生態扶貧的社會責任,把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結合當地脫貧攻堅實際,探索形成了五種模式,形成了企業和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使公司發展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流轉土地,讓農民獲得資產收益。該公司大面積流轉農民土地,租期為10年,每畝土地一次性付給農民流轉金4500元。10年來,該公司共流轉8個村的5000余畝土地,其中涉及貧困戶479戶1356人的2730畝土地。農戶原來種玉米,辛苦一年畝純收入不足400元。土地流轉到公司后,每畝土地年可得450元租金。
——吸納資金,給農民保底分紅。對于把土地流轉金入股公司的農戶,不論盈虧,公司每年底都保底分紅。目前,該公司已吸納165戶貧困戶的土地流轉金152萬元,每年保底分紅18.24萬元。
——務工就業,增加工資性收益。苗木產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公司每年用工總數在40000個以上,80%為貧困人口;勞動報酬分為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每人每天收入55—350元,公司為此每年支出工資300余萬元。
——金融扶貧,確保貧困戶受益。經有關單位聯合評估,該公司成為金融扶貧實施企業。去年,全省首筆金融扶貧小額貸款在該公司發放。公司每年付給每戶貧困戶3000元幫扶收入,連付三年。這樣既緩解了公司資金周轉困難,也使270戶貧困戶受益。
——合作造林,讓貧困戶穩定脫貧。公司與32戶貧困戶共同組建了億達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承攬代縣2017年通道兩側荒山綠化工程975畝,累計用工700余個,人均增收5000多元,讓貧困戶在參與造林營林、管林護林、產業發展中增收致富,實現穩定脫貧。
編后語: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兩大攻堅戰。山西雁門萬達苗木有限公司積極投身兩大戰場,鋪好發展底色、做足扶貧成色,實現了生態與生計互存、增綠與增收雙贏,其擔當精神令人尊敬,成功經驗彌足珍貴,值得引起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關注支持,更值得有志于此的企業學習借鑒。
(責任編輯: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