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估計大伙都不陌生,中文名是“抬頭顯示”。位于方向盤前方的投影儀將車速、導航、限速等信息投影到上方,讓駕駛員在不需要抬頭的情況下,讀取信息,降低疲勞度,并提升行車安全。AR,名字是增強顯示技術,其實也是3D顯示的一種。車內AR HUD簡而言之,便是將行駛信息以更為直觀的全景方式呈現出來。相比于普通HUD,AR HUD會更加形象和具體,讓駕駛者一目了然。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偉力
無需額外的穿戴設備
有人會問,AR HUD和普通HUD到底有何不同?通過HUD,駕駛員只能看到平面的顯示,比如向左轉的箭頭和60km/h的限速信息。而AR HUD呈現方式是3D,能將箭頭與前行馬路方向重合在一起。無論是易用性、顯示效果,還是給予駕駛員的滿足感和體面感,AR HUD要遠遠勝出。
根據信息顯示,第一批搭載在量產車上的技術只能顯示在駕駛員的前擋風玻璃上,但隨著技術的進化和更新,將來有望讓畫面布滿整個擋風玻璃。AR HUD不僅能帶來更高檔的視覺效果,將來還能跟手勢操作和眼球技術結合在一起。大伙不妨“腦補”一下,那是科幻到爆的畫面。
需要強調一點,AR HUD不需要戴類似于VR游戲的笨重頭盔,也無需佩戴專門的3D眼鏡,直接肉眼可見。人性化和使用便捷性在研發過程中便被充分考慮到。AR HUD的高度、角度、亮度、內容以及顏色均可以調整,駕駛員可以通過DIY的方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組合。
AR HUD成本并不高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現在可以坐等AR HUD的誕生了,就算延遲,也遲早會搭載在量產新車上。HUD分為兩種:一是投射到反光玻璃上,二是直接投射到前風擋上。記者從售后市場了解到,前者成本最低只需要500元,后者則在1000元~2000元之間。AR HUD生產成本還未對外透露,但有汽車專家預估,考慮到AR HUD的工作原理與HUD(投射到前風擋)大致相同,只是對硬件要求更高,成本在2000元~4000元之間。
除WayRay,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德國大陸也在進行AR HUD的研發,根據最初規劃,今年便會出現在量產車型上。德國大陸集團的AR HUD不僅能夠與導航結合,還能夠與包括車道偏離警示系統、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在內的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結合在一起,提升行車安全。
搭載AR HUD技術 車型明年量產
與自動駕駛備受爭議不同,HUD和AR HUD的發展是順風順水,部分A級轎車和緊湊型SUV的頂配車型已經配備HUD車型上。截至目前,在中國還看不到AR HUD,但等待時間不會太久。由于阿里巴巴的投資,中國消費者有望先于其他國家,率先在量產車上感受到這一技術。
根據規劃,2018年,首款搭載WayRay AR HUD產品的上汽車型就將上市,這或許是全球首款搭載AR HUD 技術車型。當然,這中間還存在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因為汽車的“封閉”舉世皆知,要將一項嶄新技術運用在汽車上,需要經過各種測試,尤其是安全測試。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