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021上海車展拉開帷幕,為處在市場回溫中的汽車行業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在整車企業用一場場絢麗多彩的發布會競相亮相的同時,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展示則整體呈現出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趨勢特征,為本屆車展“擁抱變化”的主題做了完美注腳。
主打智能化 新“玩家”重塑供應鏈
如果要總結2021上海車展上零部件技術的發展,“智能化”絕對是打榜的關鍵詞之一。在這其中,互聯網公司和科技企業的姿態愈發變得高調。華為、百度、地平線的展臺甚至遠離大部分零部件供應商集中的1.2和2.2兩個展館,直接設在了整車展館。三家企業雖然各有側重,但都對汽車智能化提出了全棧化解決方案。
華為誠意滿滿地展出了智能車云服務、智能駕駛計算平臺、智能座艙、智能電動、融合感知解決方案、高階自動駕駛、商用車&專用車解決方案、智能網聯等一系列展品。此外,東風小康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和ARCFOX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的車型也出現在華為的展臺。媒體日當天,華為的展臺火爆程度不亞于任何一家主流整車企業。4月12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全球分析師大會上透露,華為將與北汽、廣汽、長安三家車企合作伙伴進行深度合作,打造3個汽車子品牌,并將在今年四季度陸續推出。據介紹,每一款車型都將擁有“HUAWEI INSIDE”標識,代表該車使用了華為自動駕駛在內的ICT集成系統。
今年早些時候,百度宣布了造車的消息,引來行業關注。本屆上海車展,百度Apollo亮相了“智駕”、“智艙”、“智圖”、“智云”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它們將面向行業開放,還可進行模塊化自由組裝。據悉,這也是百度Apollo首次以獨立參展商身份參加上海車展。
地平線則把長安UNI-K及理想One請上了展臺,并展出了芯片、算法、工具鏈、解決方案等不同層面的產品。車展現場,地平線與東軟瑞馳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在汽車智能駕駛領域推動深層合作;與智能駕駛企業福瑞泰克聯合發布了搭載地平線征程2芯片的福瑞泰克新一代ADAS前視解決方案。
車展期間坊間還傳出消息,上汽通用五菱將成為大疆的首批深度合作伙伴,雙方采取的是戰略合作,一起完善整套系統的落地,而非簡單的采購零件模式。
如今,越來越多人們耳熟能詳的消費類電子企業或互聯網公司深度參與汽車行業;越來越多從前低調做事的新創公司開始走向臺前。這背后不僅體現了汽車技術的快速演進,更意味著傳統的供應鏈模式正被重塑。汽車市場既有的參與者與新“玩家”如何找到新的定位,建立起共贏的業務模式,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彼此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感知元器件扎堆 零部件增量市場迎來爆發
伴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感知元器件在2021上海車展上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無論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方案,還是在此基礎上的結合激光雷達方案,都暗示著在向智能駕駛邁進的過程中,感知元器件在整車上所占據的重要地位。
在零部件展館,大疆、速騰聚創、威力登、鐳神智能、楚航科技等公司帶來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等眾多產品。這些增量零部件不僅單獨作為展品亮相,同時也大量出現在提供ADAS、自動駕駛、車聯網、高精地圖、車路協同解決方案公司的展臺展品上,足見感知元器件市場的“火熱”。
“感知元器件領域的熱度是汽車行業智能化發展的顯著體現,作為重要參與者,我們也非常樂見整車企業客戶對這一市場的高度關注。”速騰聚創副總裁筱原磊磊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經歷了前期大量關于技術路線的探索、嘗試后,轉鏡式機械激光雷達已是上一代技術產品,新一代MEMS固態激光雷達成為滿足車規級、成本合理的前裝上車方案。”
“我們判斷,激光雷達領域今年的挑戰重點將在產能落地方面。”筱原磊磊表示。據了解,今年3月,速騰聚創完成了首條量產生產線的初步建設工作,預計將在二季度完成所有調試開始出貨。此條生產線目前產能完全滿足客戶需求,并預留了產能升級的空間。“隨著前裝訂單的到來,激光雷達企業的產能將成為重要瓶頸,這一情況還會隨著明年可能到來的需求激增而加劇。”他稱,“未來,行業格局的形成將取決于兩方面,一是哪些企業能盡早實現裝車,二是哪些企業更能滿足客戶需求。經過市場洗禮,技術路線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更加清晰。”
強化電動化 踏上碳達峰與碳中和之路
“電動化是大勢所趨,本屆上海車展沒有一家企業的展品不與電動化有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動化成為了2021上海車展的標配,也是各家企業參展的‘及格線’。”一位整車企業人士略帶玩笑地對記者說。
特別是在我國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汽車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也紛紛做出響應。博格華納發布最新戰略,到2030年,實現電動汽車業務占比從目前的3%提升至45%。同時,為創造“一個潔凈、節能的世界”,博格華納承諾在2035年實現碳中和。森薩塔科技提出,2025年電動化業務占集團總業績的比例將上漲至25%甚至30%。“這是個很激進的目標,但是我們相信可以實現。”該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常旌說。
零部件跨國公司比以往更加強化電動化戰略。博世通過創新性地將電機、電力電子控制器和傳動部件整合為一個緊湊型單元,直接驅動車軸,實現了動力總成系統的一體化,使系統不僅變得更加高效,價格也更為經濟。一個150kW的電動軸重量僅為87kg,遠小于目前正在使用的獨立式動力總成配件的驅動系統總重量。在電氣化應用領域,舍弗勒的解決方案已拓展到電機領域,新的電機產品首次亮相2021上海車展。據悉,其電機系列產品實現了電壓等級從48V至800V、功率等級從15kW到300kW及以上、冷卻方式從水冷到油冷等全方面覆蓋,具有高效能的特點,可用于混動模塊、專用混動變速器和電驅動橋等系統中。
與汽車電動化大勢相合,“三電”系統自主供應商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受到高度關注。億緯鋰能、瑞浦能源、精進電動等龍頭企業的展區,不乏整車企業技術與市場人員的身影。
此外,在本屆上海車展上,氫燃料電池汽車零部件仍然沒有缺席。佛吉亞帶來了與米其林合資公司Symbio開發的燃料電池電堆系統,更在現場與重塑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展開深度合作;博世展出了適用于中重型商用車的氫燃料電池動力模塊,近期博世還與慶鈴汽車在正式成立了合資公司,旨在共同開發和銷售燃料電池解決方案;蓋瑞特首次展出滿足混合動力及氫燃料商用車等電氣化動力總成需求的新一代電動增壓技術;未勢能源也展示了自家的氫動力系統解決方案。雖然在產業化程度上,氫燃料電池汽車不及純電、混動等技術路線,但未來其對汽車行業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的貢獻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