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缺芯”等因素影響,7月A級車市場出現同環比雙降,尤其是合資車企缺芯片明顯,部分主流車型降幅甚至在七成以上。崔東樹表示,一些廠商選擇將芯片優先供應給利潤較高的車型,進而影響其A級車市場表現。
自主品牌則趁勢而上,共有4款車型入榜 。隨著第四代帝豪上市、星瑞的穩步上量,以及秦PLUS的強勢崛起,自主能否就此改變A級車市以往格局,值得期待。
銷售淡季疊加“缺芯”影響,7月汽車市場同比出現兩位數下降,A級車市場同樣一片黯淡。數據顯示,7月A級車累計銷售37.77萬輛,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6.57%。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這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高,芯片危機、原材料上漲壓力等不利影響依然存在,加上國內生產和需求因疫情等因素受到一定抑制。

數據來源:選車網
受此影響,合資品牌在A級車市場失去霸主地位,部分主流車型降幅甚至在七成以上。自主品牌則趁勢而上,有4款車型進入榜單。此外,日系和德系分別有3款和2款車型入榜,最后一席則被美系品牌占據。
具體來看,上半年以大比分優勢奪得半程銷冠的軒逸,7月再次以3.7萬輛的成績蟬聯月度冠軍。業內人士表示,軒逸的智能化程度相對較低,受“缺芯”的影響較小,不過由此帶來的影響正逐漸顯現。軒逸當月銷量同比下降16.21%,環比下降21.61%。
值得關注的是,豐田旗下的卡羅拉和雷凌,是A級車主流車型中唯二實現同比正增長的車型。7月,卡羅拉和雷凌分別銷售3.2萬輛和2.1萬輛,同比增長1.37%和7.76%,位于榜單第二位和第四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此前的“廣屯糧”。有媒體報道稱,豐田一直在囤積包括汽車安全和娛樂系統等功能的芯片。豐田方面也曾表示,“短期內沒有看到芯片短缺帶來的任何重大影響。”
不過,豐田的“存糧”似乎也已不多,其近期宣布,將暫停14家日本裝配廠的生產,并警告稱未來幾個月業務將面臨重大打擊。有分析認為,豐田接下來在全球范圍內如何分配芯片供應,將直接影響到其在中國市場的整體表現。
相比之下,大眾品牌表現更加低迷。上汽大眾方面,朗逸僅銷售2.24萬輛,同比下降37.56%,位于榜單第三位。1-7月,朗逸累計銷售20.34萬輛,已經被卡羅拉超越,與軒逸的差距更是拉大至約9萬輛。此外,桑塔納銷量僅為6千余輛,同環比降幅超過50%;凌渡銷量更是跌至三位數。
一汽-大眾方面,速騰7月銷售1.14萬輛,同比下降46.47%,位于榜單第七位;寶來迎年內銷量新低,當月僅銷售3509輛,同環比降幅超過八成,早已跌出榜單之外。據悉,一汽-大眾、上汽大眾“芯片荒”情況正逐步升級,各車型愈發受到影響。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一汽-大眾目前面臨比較嚴重的“缺芯”問題,其將現有芯片優先供應奧迪品牌,以及大眾品牌利潤更高的車型,因此價格相對較低的速騰和寶來銷量遠低于以往的水平。據崔東樹透露,7月,一汽-大眾旗下,奧迪品牌的產量已經高于大眾品牌。
日系和德系式微,讓自主品牌在A級車市場迎來高光時刻。7月,秦PLUS和逸動PLUS分別銷售1.67萬輛和1.3萬輛,位于榜單第五、六位。自1月以來,比亞迪秦PLUS迎來“六連跳”,成為自主品牌的領頭羊,這也凸顯了在全球“缺芯”的時期,能夠自主供應芯片的重要性。

第四代帝豪(圖片來源:官方截圖)
此外,吉利品牌也擁有不俗的市場表現,“雙子星”帝豪和星瑞7月分別銷售1.11萬輛和1.01萬輛,位于榜單第八和第十位。據悉,基于吉利BMA平臺打造的第四代帝豪,將在本月底舉辦的第二十四屆成都車展上市。吉利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新帝豪上市后的目標很明確,就是重新拿回自主品牌A級車冠軍。”
美系品牌在A級車市場,仍然只有別克英朗“一支獨苗”,7月銷售1.1萬輛。此前,上汽通用別克為推升英朗銷量,在推出四缸發動機后,又新增門檻更低的典范車型,一度維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然而,下半年伊始,英朗便交出同比下降36.58%,僅位于榜單第九名的成績,恐怕難令上汽通用別克滿意。
不過,在榜單之外美系品牌正呈現復蘇之勢。7月,雪佛蘭科魯澤銷售0.56萬輛,同比增長16.98%;福特福克斯和福睿斯,銷量雙雙突破4000輛,實現同環比雙增長。(中國經濟網 記者姜智文)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