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超預期增長之下,確保產業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成為焦點。
近年來,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市場的快速增長,使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充滿著強大的吸引力。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炙手可熱,引得包括資本大咖、IT經營、房地產開發商等跨界參與者爭相進入,成為跨界造車的積極分子??陀^而言,這些跨界造車成員在為汽車產業轉型與變革注入“新鮮血液”、創新思維的同時,也或多或少地將造車炒得火熱,甚至刮起一股盲目浮夸之風。說得更直白點,在全國遍地開花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中,不乏濫竽充數、盲目建設以及造車之意不在車的。
日前,在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現場,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發言中直指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亂象,并明確提出國家發改委將再度出重拳整治。林念修表示,國家發改委將嚴格執行《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加強新能源汽車違規項目的清理整治,依法依規查處未批先建、批零建整、邊批邊建等違規行為;規范整車企業兼并重組,推動落后企業和無效產能退出,構建布局合理、發展有序、運行高效的產業格局。林念修還特別指出,要按照主體集中、區域集聚的原則,引導產業向發展基礎好、產能利用充分的地區和主體聚集,全國要統籌布局,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不能遍地開花,重點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區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要依托現有生產基地集聚發展,現有基地達到合力規模之前,不再新增產能布點。
事實上,因盲目擴大產能、產能無序擴張導致的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已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出現。國家發改委也曾經展開相關調查和處理。在《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正式實施一年后,2020年,國家發改委曾下發了《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要求對新能源整車項目進行嚴格核查,其中點名對恒大、寶能等企業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和擬投資建設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情況進行核查。
不久前,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因“下落不明”使得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向其公告送達相關訴訟文書的消息在坊間引起熱議,雖然姚振華出面解釋自己并未“下落不明”,并第一時間到法院領取了法律文書,并表示后續將積極配合相關案件的處理,但其執掌下的寶能汽車所處的境遇再次被業界關注。作為房地產造車勢力的一員,寶能進入汽車領域后,在深圳、廣州、西安、昆山等全國多地布局了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據了解,目前這些基地有的已經建成,有的正在建設,還有的暫時擱置。筆者了解到,寶能汽車的一些生產基地目前建筑進度僅為50%或者50%以下,相關設備的安裝進度甚至一直處于“零”狀態,還有一些基地項目曾因已建成項目未達到規定的產能利用率而被叫停。另一家房地產企業恒大進入汽車領域后,也在全國廣撒網積極布局生產基地。于是,外界對房地產勢力進入造車領域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到底是造車還是圈地?
《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實施的目的,是按照簡政放權的管理思路,將汽車產業投資管理的權限下放到地方政府。但放權并不意味著放任,權力下放的同時,地方政府要對項目進行監管,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投資管理責任,對企業的投資項目進行客觀、科學的規劃和管理,而不是為了招商引資不惜代價、脫離實際。新能源汽車之所以成為從政府到行業,從資本市場到消費領域都高度熱捧的產業,其本質原因在于符合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而技術的持續創新、市場環境的逐步完善使其更具備投資潛力和商業價值。造車并非一日之功,更不是短線投資、賺快錢,而是需要人力、物力、資金、技術等的全方位持續投入。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建議,更新完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等相關政策,加大汽車行業投資準入政策管控力度,防止盲目布點和重復建設投資。應該說,經過多年的潛心努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呱呱墜地、蹣跚學步一路茁壯成長,不僅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諸多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標準也在全球逐步實現引領,取得這樣的階段性成績來之不易,是政府、產業、企業、市場共同努力的結果。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點浮躁和浮夸。因此,杜絕盲目投資建設、防止產能無序擴張導致的產能結構性過剩,是必要的,更是必須的。接下來,新能源汽車領域將迎來一場真正的結構調整、優勝劣汰和去偽存真。(王璞 《 中國汽車報 》(2022-04-04 004 版))
(責任編輯:趙臻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