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發布了網約車6月數據,6月共收到訂單信息7.63億單,環比上升3.7%,同比上升20%。其中面向乘客、與網約車平臺公司共同提供服務的平臺(俗稱“聚合平臺”)完成2.18億單,環比上升4.0%。
行業進一步恢復
從數據看,網約車行業整體訂單量正在恢復。
除了1月,今年2月以來連續5個月訂單量同比都呈增長趨勢。今年6月的7.63億單高于有記錄以來的2021年和2022年同期。
平臺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7月9日,滴滴發布了2023年一季度報告。報告顯示,滴滴一季度營收為427億元,同比增長19.1%。其中中國出行業務營收為390億元,同比增長18.7%。
一季度滴滴中國出行業務實現的交易額達到590億元,同比增長22.6%。國際出行業務交易額達到138億元,同比增長30.7%。訂單量方面,一季度滴滴核心平臺訂單量達28.75億,同比增長15.6%。中國出行部門的訂單量達到23.25億筆,同比增長14.4%。
T3出行CEO崔大勇在6月表示,T3出行日訂單突破300萬單。對于“網約車市場飽和”、“網約車市場見頂”等話題,崔大勇表示“隨著消費的逐漸復蘇,出行行業的增長是顯而易見的,預計2023年同比增速有望超過15%。”
網約車行業以夏季和冬季為旺季。進入旺季以來,多個平臺單量增長。以訂單數據看,在訂單量前10名的網約車平臺中,6月僅有如祺出行和曹操出行兩家平臺訂單出現了下滑,其余平臺單量均有增長,其中及時用車單量增幅最大,達189.9%。
在進入旺季后,不少地區用戶體感打車難。一位大連用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連作為旅游城市,進入暑期后迎來大量游客,最明顯的變化在于打車變難,“平常3分鐘能打到車,現在需要10分鐘。”此外,青島、上海等城市的用戶也表示有同樣感受。
監管持續加強
在訂單量增長的同時,近期多地加強了對于網約車的監管。
6月5日,四川省交通運輸廳聯合6部門印發《四川省網約車不合規運營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啟動全省網約車不合規運營專項整治行動,著力打通一批制度卡點、疏通一批政務堵點、查處一批違規行為、固化一批工作機制,實現各市(州)的合規網約車駕駛員完成訂單率達到90%以上,合規網約車車輛完成訂單率達到80%以上,實際在營平臺公司穩步合規,網約車變相從事班線客運、脫離平臺從事非法營運等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6月25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印發《網約出租車數字化監管改革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指出要建成省、市兩級智控平臺,提升網約車數字化監管能力,到2025年實現全省網約車車輛、駕駛員雙合規率達到85%以上。
從上述文件看,合規率仍然是行業重點。6月數據顯示,在訂單量前10名的網約車平臺中,有6家合規率超過80%,剩下4家為曹操出行、陽光出行、滴滴出行和花小豬出行,花小豬出行合規率為43.1%。聚合平臺方面,主要平臺合規率都不足80%,其中滴滴出行合規率最高達72.8%,攜程出行合規率最低為48.7%。
崔大勇表示,“網約車行業頭部效應日益凸顯,想要進入決賽的平臺,必須滿足堅持合規運營、占據足夠的市場份額、建立生態圈、擁有智能化能力等四個條件。”
除了合規率,網約車各類服務問題也受到關注。根據上海市交通委今年6月發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上海共受理網約車平臺各類訴求4440件,環比上季度上升45.81%。投訴事項主要集中在“服務質量”“未履行訂單”“多收費”和“馬甲車”等方面,共2237件,投訴排名前五位的網約車平臺分別是神馬專車、陽光出行、首汽約車、攜程專車和神州專車。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