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展不僅是展示汽車新產品、新技術的重要窗口,也是拉動汽車消費、推動汽車行業交流的重要平臺。一定意義上,車展是汽車行業發展的前哨。
在2023年成都國際車展上,“由場景定義汽車”的研發理念和車型品類創新被發揚光大。隨著人們對戶外生活方式的向往,坦克300、方程豹、探索06、猛士917等越野車型集體向“高端越野SUV”新細分賽道發起挑戰。基于家庭人口結構變化,多人口多元用車需求上升,大量純電MPV和副駕座椅可完全折疊、形成三座布局的智能親子車也應運而生。
新的產品定義方式,迅速成為爆款產品的底層邏輯和最優解。這也解釋了為何理想L9能夠憑借“奶爸車”的標簽成功出圈、為何成都車展上創新品類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可以看到,在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更迭交替的同時,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由“工程思維驅動”向“場景定義產品”模式的轉換。具體而言,過去大家習慣從尺寸、軸距、底盤高度等角度來定義汽車,并隨之形成轎車、SUV、MPV三大品類。用車習慣大致為:轎車在城市里開,SUV活躍于越野泥地,MPV用于載人運貨。
而如今,用戶購車需求正從“看得見”的物理屬性,更多地轉向“看不見”的體驗屬性。汽車不僅僅是交通工具,而且成為家庭與公司之外的第三私享空間。單純以工程思維進行產品創新難以適應這一深刻變化。于是,車企們紛紛以使用場景為切入點創新汽車品類,讓用戶對號入座。
筆者認為,更精準的產品定位、品類定義以及更清晰的用戶畫像,是汽車行業轉型的大趨勢。隨著車市從增量競爭變為存量競爭,大量新技術與新業態不斷涌現,如何讓品牌和產品脫穎而出,占據用戶有限的心智,成為擺在各個車企面前的一道深刻命題。在此,有三點建議可供參考。
首先,通過品類創新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品類創新的好處在于,不過分依賴強有力的技術突破。車企只需轉換觀念,通過品類視角洞察用戶的需求而創新,就可以發現市場藍海所在。這也是現階段避開“價格戰”廝殺,用差異化支撐溢價最劃算的方式。
其次,“貼標簽容易撕標簽難”,品類創新不應被濫用。取得品類創新先發優勢的品牌,在一段時間內會牢牢占據消費者心智,獲得牢固的品牌吸引力。但與此同時,這種固有印象也很難再改變。可以說品類創新是一把雙刃劍,車企需謹慎使用。
最后,品類創新離不開體系化支持。采用品類創新的品牌,大多是新品牌。這也顯露出了汽車品類創新背后,對于產品同質化和銷量破圈的焦慮。筆者認為,品類創新可以看作是“式”的發端,讓車企快速契合用戶新需求,在激烈競爭中獲得主動;而品牌力、產品力、營銷力、服務力等全方面構建的競爭體系,才是“勢”的達成。歸根到底,只有依靠體系化的支持,才能在品類創新基礎之上滿足消費新需求,并推動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