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融合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創新技術,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方向。可喜的是,當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從小范圍測試驗證轉入技術快速發展、生態加速構建的新階段。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新車銷量占比達42.4%,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0個百分點。2022年,我國搭載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乘用車新車銷售達700萬輛,同比增長45.6%,市場占比提升至34.9%。
業內人士稱,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成熟,我國智能汽車將具備新的核心競爭力。消費市場對汽車智能化接受度的不斷提高,培育出更多的潛在消費群體,為消費提質升級提供助力。
行業發展提速
記者注意到,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的同時,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也在穩步拓展。據了解,當前全國已建設了17家國家級測試示范區、7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16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
“自動駕駛將從測試階段到大規模測試階段,智能網聯汽車距離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近。”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相關數據還顯示,截至今年8月,全國累計開放測試道路超過2萬公里,一批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開展大量研發測試驗證,部分產品已具備一定的量產應用條件。
乘著我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的東風,小馬智行勇拓前路。據了解,自2016年底成立以來,伴隨一項項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成果的逐一落地,小馬智行見證著行業的快速發展。
“從國家層面政策出臺、各地示范區成果積累和企業發展水平看,當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正處在向下一階段產業大規模發展的節點,并圍繞兩個方向重點發力——無人化和規模化。”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總結道。
該負責人進一步介紹說,從無人化方向看,經過過去幾年的發展,國內多個城市正在快速推進L4級自動駕駛全車無人的測試或載客運營。從規模化方向看,隨著智能汽車產業上下游快速發展,高性能傳感器、芯片、計算平臺的成本逐年下降,滿足嚴格的車規級標準和要求;同時消費市場對汽車智能化接受度不斷提高,培育出更多潛在消費群體,為消費提質升級提供助力。
“上述趨勢使得打通自動駕駛應用實現規模化落地、打通商業化閉環成為可能。”該負責人稱,當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正在打造更低成本、更高車規水準的自動駕駛套件和車輛,并積極推動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前裝量產。
著力補齊短板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當前我國仍存在政策法規需加快完善、技術發展路徑和商業化模式尚需探索、產業管理協同有待進一步加強等問題,需要各方共同研究解決。
近日,國家有關部門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為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推廣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智能化是汽車及交通行業的重要增長點,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在上述負責人看來,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在企業端看,可以從四方面著力:一是以全無人為目標不斷推動軟硬件技術迭代成熟及應用,開展更多場景、大規模的測試,拓寬并明確自動駕駛技術ODD(運行設計域)邊界,為自動駕駛在出行和物流等領域規模應用做準備;二是發力規模化,實現自動駕駛套件成本下探,并與整車廠、零部件企業等深度合作,推動L4級自動駕駛量產;三是積極跟進國家政策,例如申請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試點,并為自動駕駛產業建設貢獻企業力量;四是通過現階段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自動駕駛物流服務的積累,關注用戶需求體驗,消除市場痛點,挖掘市場潛力,提升市場對智能駕駛技術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國際商報 魏 橋)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