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首款產品小米SU7也進行了亮相,并定位為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小米汽車是小米的重大跨越,是從手機、AIoT到汽車的跨越,是長期投入、深耕底層核心技術的跨越,是小米現代工業智能制造能力成年禮式的跨越,更是“人車家全生態”完整閉環的關鍵跨越。
雷軍稱要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讓小米汽車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
這距離小米集團宣布造車已經過去了1003天。2021年3月2021年3月30日,隨著一紙公告,小米官宣造車,并進入智能電動汽車賽道,在未來10年內投資100億美元。而同日舉行的小米“生生不息”春季新品發布會上,雷軍表示將自己帶隊,稱這是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并喊出“為小米汽車而戰”。

(廠商供圖,央廣網發)
此后消息斷斷續續。
2021年9月,小米汽車公司正式注冊,隨后公布核心成員,包括CFO林世偉、聯合創始人劉德、聯合創始人洪峰、SVP盧偉冰等17人;2021年11月,小米汽車宣布落戶北京經開區,包括總部基地、銷售總部、研發總部,將分兩期建設年產能30萬輛的整車工廠;2022年4月,小米汽車工廠一期啟動建設;2022年8月,小米自動駕駛技術視頻公布……
時間來到2023年12月25日,就在小米宣布造車1000天,雷軍在微博官宣,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將于12月28日下午2點舉行,并表示 “這次只發技術,不發產品。”隨后小米發布海報并向比亞迪、蔚來、小鵬、華為等企業致敬。
本次發布會上,小米介紹了五大汽車核心技術的進展,包括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關鍵領域。
工業硬科技領域,小米自主研發和生產電機HyperEngine V8s,轉速達到27200rpm,預研的下一代小米電機在實驗室中成功突破35000rpm;小米自研CTB一體化電池技術,采用電芯倒置技術,實現了77.8%電池集成效率。
此外,小米自研“9100t超級大壓鑄集群”和自研壓鑄合金材料“泰坦合金”,從材料、設備集群系統,到成品鑄件等實現自研。
智能軟科技領域,基于小米澎湃OS,小米智能座艙實現底層重構、為車進化,打造先進的智能移動空間;智能駕駛領域,小米發布自適應變焦BEV技術、道路大模型、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等三項技術。

(廠商供圖,央廣網發)
“我們要造的不是一款平庸的車,我們要造的是一輛媲美保時捷、Tesla 夢想之車。”在發布會上,雷軍分享了小米造車的目標:做好看、好開、舒適、安全的移動智能空間。
而小米首款產品SU7從研發之初就基于科技×生態理念,打造先進的移動智能空間,在高性能、生態科技、移動智能空間體驗上發力。
在極致科技、先進駕控體驗上,憑借自研電機HyperEngine、CTB一體化電池技術,以及脫胎于9100t壓鑄技術的車身結構等一系列科技創新,小米SU7 Max零百加速為2.78秒,最高車速能達到265km/h。
移動智能空間的先進體驗上,小米澎湃OS五大特點(底層重構、跨端智聯、主動智能、全域安全、開放生態)集體上車,小米智能座艙的交互體驗與手機平板一致,車機系統1.49秒快速啟動,同時還擁有手機與車機的跨端互聯體驗。
更重要的是,小米SU7實現三大生態賦能,融合搭載小米應用生態、硬件生態以及面向第三方開放的小米CarIoT生態。
其中,車機系統深度適配主流車載應用,小米平板5000+應用將逐步適配,手機應用還可以Pin到車上;在硬件生態上,已支持1000+米家設備無感上車,車內預留Pin點擴展接口,支持設備即插即用……
而針對SU7售價問題,雷軍表示不可能像一些人所期望的那樣低,會有點貴,“不可能9.9萬元,14.9萬元也不用講了。”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