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縱目科技”)近期備受外界關注。有消息稱,縱目科技因公司業務未達預期,自2024年11月起暫停工資發放,只發放基本生活費。
隨著停薪的傳聞愈演愈烈,縱目科技方面也向媒體進行了辟謠,稱員工的社保、公積金都正常繳納,薪資沒有調整,只是發放的時間有所調整,并表示公司年底還會有融資進來。
自動駕駛是個需要巨額資金持續投入的行業。今年以來,隨著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中國內地自動駕駛賽道上的本土獨角獸們紛紛扎堆沖刺IPO,它們將IPO的目的地選在美股和港股。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縱目科技也曾多次沖刺IPO。早在2017年、2022年,縱目科技就已經掛牌過新三板、沖刺過科創板。3月28日,縱目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主板掛牌上市,而后由于招股書滿6個月后未能通過審核,縱目科技港股上市申請于9月28日失效。
針對員工薪資發放調整的背后原因,以及公司融資的進展和未來用途等相關問題,12月9日—16日,記者發送郵件并多次致電縱目科技方面,但始終未得到回復。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記者,在自動駕駛這個競爭激烈且資金密集的行業,企業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若業務未達預期,資金鏈很容易出現問題。
昔日多次上市遇阻
縱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國內ADAS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覆蓋全面自動駕駛功能的解決方案。據悉,縱目科技總部位于上海,在上海、北京、廈門、深圳、重慶以及美國密歇根Novi市、德國斯圖加特設有研發中心,生產制造中心位于廈門、湖州、東陽(在建)。
伴隨著智能電動車的蓬勃發展,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也駛入發展快車道。根據縱目科技今年3月份提交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縱目科技已經就50款車型部署智能駕駛解決方案。2021年至2023年,縱目科技已與2022年中國銷量排名前十的所有OEM(占中國市場乘用車總銷量的72.1%)以及多家中國其他主要新能源汽車品牌開展業務合作。
此外,灼識咨詢的數據顯示,以2022年的銷售收入來看,縱目科技在中國內地供應商中的排名較為靠前。在ADAS市場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為1.0%;在自動泊車解決方案市場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4.9%;在APA泊車解決方案市場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5.6%。
在資本市場,縱目科技是個“香餑餑”。上述招股書顯示,縱目科技已經有過9輪融資。值得一提的是,縱目科技是小米在2021年3月宣布進軍汽車領域后首批投資的企業之一。
3月28日,小米汽車首款產品小米SU7上市。乘著小米SU7上市的高熱度,縱目科技也在當天遞表港交所。但在六個月后,縱目科技的上市申請材料失效。而在此次沖刺港股IPO之前,縱目科技已經多次嘗試登陸資本市場。
江瀚告訴記者,縱目科技IPO進展可能與公司的財務狀況有關。雖然縱目科技在自動駕駛領域有一定的技術實力和市場份額,但如果公司的財務狀況不佳,如盈利能力較弱、資產負債率過高等,都可能影響投資者信心。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縱目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25億元、4.69億元和4.98億元,相應期間的凈虧損分別為4.34億元、5.88億元和5.64億元,3年累虧近16億元。
對于虧損,縱目科技也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公司虧損狀況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智能駕駛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原材料和硬件元件采購產生了大量銷售成本;二是在于往績記錄期間,公司產生了大量研發費用,以建立和保持公司的市場領導地位、增加收入和實現盈利。
對于是否重啟IPO,縱目科技方面未回復記者。但記者注意到,縱目科技內部人士曾向媒體表示,公司今年3月份遞交招股書后,為了使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更符合港交所的要求,公司決定進行新一輪融資,等融資落地之后,將重新更新財務審計數據,再度申請港交所IPO。
拓展機器人業務
除智駕業務外,縱目科技也在多維度布局蠶叢機器人業務。天眼查顯示,12月4日,上海縱目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RUI TANG(唐銳),注冊資本5000萬元。
“我們正在尋求一些市場機遇。例如,我們的智能移動能源解決方案提供由能源服務機器人進行的移動能源存儲和充電服務,該服務目前仍處于商業化的早期階段,且難以預測我們目標市場的規模及增長率、客戶對我們產品的需求、商業化時間范圍、技術發展、競爭產品進入情況或現有競爭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成功性。”在招股書中,縱目科技方面曾如是表示。
今年1月,縱目科技、蠶叢機器人創始人、CEO唐銳宣布縱目科技全新子公司“蠶叢機器人”正式問世,并正式推出FlashBot閃電寶。他指出,在自主代客泊車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之前,閃電寶FlashBot將是能夠自主代客泊車在封閉園區率先實現商業化應用的最好產品。
記者了解到,上述FlashBot閃電寶搭載L4級自動駕駛技術、104度電的大電池包,是一款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于一體的能源機器人。據縱目科技方面披露,閃電寶自今年1月在上海、巴黎、布達佩斯和新加坡全球發布以來,已在國內城市如上海、北京、成都、杭州、深圳、寧波等地實現規模部署,達成網絡效應。同期還在匈牙利、美國等國家完成多處海外商業化試運營。截至8月底,閃電寶已完成60多個商業落地項目。
對于縱目科技的業務拓展,江瀚稱,縱目科技拓展機器人業務是其在自動駕駛領域之外的一次重要嘗試。這一舉措有助于公司降低對單一業務的依賴,提高抗風險能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日益成熟,機器人領域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對于縱目科技拓展蠶叢機器人業務背后的優勢和挑戰,江瀚告訴記者:“縱目科技在自動駕駛領域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可以為其機器人業務提供有力支持。例如,自動駕駛技術中的感知、決策和控制等技術都可以應用于機器人領域。這使得縱目科技在拓展機器人業務時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和市場競爭力。”
行業加速洗牌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國內自動駕駛行業近些年來得以迅猛發展,除縱目科技外,還有多家自動駕駛獨角獸意欲登陸資本市場。今年以來,國內已有多家自動駕駛企業上市。
美股和港股是中國內地自動駕駛企業競逐資本市場的兩大目的地。今年1月,RoboSense速騰聚創(2498.HK)港股上市。而后在今年8月,黑芝麻智能(2533.HK)也成功登陸港交所。之后,10月24日,國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地平線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扎堆上市的背后,自動駕駛企業均面臨著虧損難題。以地平線為例,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虧損凈額分別為20.64億元、87.2億元、67.39億元、50.98億元。
自動駕駛行業資深從業者曾告訴記者,自動駕駛行業資金消耗巨大。“在中國經歷了接近10年的持續火熱和大量資本投入以及推動。但產業鏈當前并不成熟,而且非常不健康,陷入惡性循環。行業本身特點是前期投入極大,包括技術研發、數據采集、測試等需要大量資源。”
記者注意到,面對行業持續不斷的巨額資金投入,除了上市募資“輸血”外,不同的企業也在采取不同的應對舉措。當地時間12月10日,美國通用汽車在官網發布消息稱,公司計劃重新調整自動駕駛戰略,優先發展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以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個人車輛。
通用汽車打算將大部分控股的Cruise LLC和通用汽車技術團隊合并,以推進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根據通用汽車的資本配置優先級,由于擴大業務所需的時間和資源相當大,且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通用汽車將不再資助Cruise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開發工作。
據悉,自動駕駛戰略的調整,將會給通用汽車節省不少成本。通用汽車擁有Cruise約90%股份,并與其他股東達成協議,將其所有權提高到97%以上。公司也將繼續收購剩余股份。在回購這些股份并獲得Cruise董事會批準后,通用汽車將與Cruise領導團隊合作重組并重新調整Cruise的運營。通用汽車方面預計,重組計劃完成后每年將減少10億美元以上的支出。
“自動駕駛行業到了洗牌期。”對于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現狀,江瀚向記者分析道,“(自動駕駛企業)現在如果不能有持續的業績增長或者營利模式的話,被淘汰是大勢所趨。”(夏治斌 石英婧)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