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消息(記者董楠)近期,主流上市車企陸續公布了財報。央廣網汽車頻道梳理發現,上半年,主流車企凈利潤增長超半數,比亞迪汽車、上汽集團、吉利控股在營收方面位列前三甲。同時,受到產品結構和細分市場影響,廣汽集團、長城汽車等,營收或凈利潤出現下滑。
新勢力中,零跑汽車在今年二季度首次實現季度盈利,小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等都提出了今年內實現盈利的目標。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1-6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62.1萬輛和156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1.4%。其中,汽車國內銷量1257萬輛,同比增長11.7%;汽車出口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
在國內與出口市場雙增長的情況下,不同企業間仍然存在結構性發展差異。
超半數車企凈利潤增長
主流上市車企公布的財報顯示,上半年超半數車企營收、凈利潤實現增長,其中比亞迪汽車、上汽集團、吉利控股的營收位列前三,并保持營收、凈利潤增長。上半年三者營收分別為3713億元、2943億元、150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3.3%、6.23%、27%。扣非凈利潤層面,上汽集團、吉利控股相比去年同期增長分別達到432.1%、102%。

主流車企上半年財報業績 數據來源:財報公開數據 制表:央廣網
說明:因部分新勢力財報為季度數據,因此不在半年報數據中統一呈現
對于扣非凈利潤增長,上汽集團在財報中稱,主要因銷量實現較快增長,并提高運營效能、有效控制成本費用等原因。
除頭部車企外,其他車企也各有亮點。賽力斯汽車上半年營收雖有下滑,但扣非凈利潤增長達到72.14%,以28.93%的毛利率領跑行業,較去年同期提升4.87個百分點。賽力斯汽車在財報中稱,高端智能電動汽車銷量的顯著增長,帶動了公司利潤大幅提升。
長安汽車營收微降,然而扣非凈利潤實現 26.36% 的同比增長,毛利率為14.58%,較去年提升 0.71 個百分點。從銷量結構來看,新能源與海外市場的拉動,成為提振長安盈利表現的重要力量。
長城汽車在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表現不佳,但其單車平均指導價卻呈上升趨勢。財報顯示,單車平均指導價為17.05萬元,同比增長2.9%;第二季度單車平均指導價進一步升至17.54 萬元,同比增 2.1%,環比增長6.3%。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傳統車企的業績回調,與內部調整不無關系,以上汽集團為例,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告訴央廣網,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的亮點之一就是去庫存,將庫存占用的資金收回,并組織研發生產,通過組織架構調整提升效率。
新能源與全球化雙輪驅動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車企在財報中都提到了新能源轉型和出海市場對業績的拉動。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半年報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行業保持穩健增長。在乘聯會對上市車企的整體統計中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企在收入、毛利、毛利率等方面都普遍較高。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達到了同比10.4%的增長,達308.3萬輛。其中,比亞迪汽車以超47萬輛出口量位居第二,同比增1.3倍。
上汽集團的財報顯示,MG 品牌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營銷渠道等,成為前6個月在西歐銷量最高的中國品牌,其中,上汽MG品牌在歐洲市場交付15.3萬輛,同時,智己汽車也登陸東南亞及歐洲市場。
此外,盡管長安汽車、廣汽集團今年上半年營收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但是海外市場的表現好于去年同期,長安汽車上半年海外銷量同比增長5.1%,廣汽集團則增長超45%。
其中,廣汽集團在財報中提到,其海外市場還在拓展階段,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海外導入4 款新車型, 新增進入10個國家,新增超100家網點覆蓋,累計已進入84個國家和地區,建成超570個網點。
前羅蘭貝格、現淺覺深知管理咨詢創始人陸盛赟告訴央廣網,從營收增長企業的市場表現來看,出口市場是很多企業的營收增長點。
新勢力邁向盈虧點
相比于傳統車企在努力調整產品結構,新勢力們則開始接近盈虧點。
在小米集團財報電話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回答投資人提問時表示,小米汽車業務二季度經營虧損收窄至3億元,按照當前的勢頭,有望在下半年單月或單季盈利;但過去三年多投入超300億元,累計虧損仍巨大,全面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零跑汽車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利潤達3000萬元人民幣。小米剛起步的電動汽車業務在第二季度將運營虧損收窄至3億元人民幣,并預計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實現盈利。小鵬汽車的凈虧損減少逾一半,降至11億元人民幣。
隨著財報發布,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都表示在今年第四季度有望盈利。相比于傳統車企處于轉型期,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則預期借助小鵬P7、樂道L90、ES8等新車型的市場攻勢,拉動交付量增長。
張翔認為,目前很多新勢力已經到了規模經濟效益來說,比如零跑汽車目前的單月銷量已經超過5萬輛。“當銷量到達一定規模后,每輛車分攤的研發費用、管理費用等就會變低,利潤更高,就會盈利。”
從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來看,張翔分析,目前整個新能源市場處于高速增長階段,隨著一些車企出局,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頭部新勢力的銷量增長就會帶動盈利。
部分車企仍處于階段性調整
盡管多數主流車企上半年凈利潤表現穩健向好,但部分企業面臨業績調整壓力,其中廣汽集團上半年營收下降接近8%,并出現虧損,相比去年同期,凈利潤下滑達到771.11%;長城汽車上半年營收增長0.99%,但凈利潤同比下滑超過36%。
與此同時,賽力斯汽車則憑借產品結構優化,實現營收微降但利潤大增,凸顯市場復雜性。
關于凈利潤下滑,廣汽集團在財報中提到,幾款重點新能源車型銷量仍處于爬坡期,未達計劃目標,同時受到國內汽車行業競爭激烈等影響,導致收益下滑。
廣汽集團在財報中還提到了轉型節奏問題。既有銷售體系與新能源轉型需求存在結構性錯配,銷售渠道以原有4S店為主導,直營、代理、互聯網等新渠道建設落后于同行業,營銷體系效能提升較慢; 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改革落地顯效尚需時間,報告期內公司新產品開發效率提升和各領域成本控制仍在持續推進。
相比于廣汽集團營收、凈利潤雙降,長城汽車則是在上半年營收微增的情況下,凈利潤出現下滑。長城汽車在財報中沒有說明凈利潤下滑的根本原因,不過,從銷量結構上來看,以往承載長城汽車高利潤的坦克品牌今年上半年出現了10.67%的下滑。
另一方面,在張翔看來,過去十年長城汽車錯過新能源的黃金發展期,被比亞迪汽車、奇瑞汽車、吉利控股反超,“長城汽車扭轉下滑局面需要扎扎實實做新能源,包括插混、純電等技術的全面開發。”張翔分析。
與廣汽集團、長城汽車不同,賽力斯汽車今年上半年營收微降但利潤大增,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賽力斯汽車的主銷車型從問界M7變成售價更高的問界M9和問界M8,帶動了凈利潤的提升。從過往業績波動來看,不同產品周期對賽力斯汽車業績具有直接影響,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接下來的新品周期推進情況,或將直接決定其下半年的業績走向。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