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美林近期的報告表示,按照計算房貸月供占家庭月收入中值的比例,香港的購房負擔比目前為58%,而內地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大一線城市的比例則高達80%-124%。因此,隨著香港與內地一線城市房價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更多的內地投資者出于資產多元化和財富保值的目的,可能會考慮在香港購置物業。
幾個月前還 “跌跌不休”的香港樓市似乎出現了反轉的跡象。去年第四季度,國外知名投行曾預測香港住宅樓價到2017年底將下跌25%-30%。但從今年第二季度以來,香港住宅市場開始企穩。國慶假期內地熱點城市密集出臺的各種限購、限貸政策,自然使一些人的目光轉向香港。有分析人士認為,正是內地資金推動了香港樓市企穩并回升。
現象
香港中小型住宅價格連漲六個月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香港每月的平均成交量回升至4567宗,進入下半年香港住宅市場成交量繼續回升,7月和8月,月平均成交量達到了5032宗,伴隨成交量上升,住宅價格也同步回升。
在香港金管局9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到,香港二手住宅市場成交量自今年2月份的歷史低位開始回升;同時,在開發商積極促銷的情況下,一手市場銷售也大幅上升,香港土地注冊處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一手私人住宅的成交已達到11869宗,較去年同期微跌約2.7%,并已達到去年全年成交的70%左右。
美聯物業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中小型私人住宅單位的平均價格已連續回升6個月,反彈至10349港元每平方英尺,累計升幅約6.5%。日前,反映二手房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也突破了140點,相比今年3月的最低值127.46點,上漲幅度超過10%,創下今年來的新高。
香港房價的回升拉動香港土地市場回暖。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財年,香港特區政府賣出11幅住宅官地,賣地收入高達221.7億港元,連同即將發售的3幅市區住宅地,賣地收入預計突破400億港元,同比飆升90%,并創下5年新高水平。今年以來,多家內地開發商也開始在香港“搶地”并中標。
回顧
知名投行曾預測香港樓市將大幅下跌
去年12月,中信里昂曾發布報告認為,香港住宅樓價較高,但居民置換物業需求減少,成交量萎縮,隨著新樓盤供應加大,到2017年將累計下跌17%。而瑞銀當時對香港樓市的預期則更為嚴峻,其認為香港住宅樓價到2017年底將下跌25%-30%。
香港金融管理局也曾在去年的一份季報中指出,鑒于環球及本港金融市場波動加劇,樓市前景將較審慎,且物業市場估值偏高,與經濟基本因素并不一致,下行風險逐步增加。
香港樓市從去年第三季度起氣氛轉淡,住宅價格與成交量雙雙下跌,二手房交易量更是連續多月在低位徘徊。與此同時,李嘉誠等香港地產大亨近兩年來紛紛拋售旗下港資物業更引來看空香港樓市的市場猜測。
曾經經受房地產泡沫破滅之苦的香港特區政府近年來頻繁調控樓市。先后推出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從價印花稅3項樓市狠招,透過印花稅管理需求,重點遏制非香港本地的買家,防止樓市過熱。
分析
內地資金拉高香港樓市?
今年第二季度以來,香港樓市在一片唱衰聲中企穩并出現反彈跡象,上半年的濃厚觀望情緒正逐漸消退。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杰認為,低息環境持續,英國脫歐公投之后外圍資金涌向香港,支持了房價由跌轉升,而目前的狀況仍“比較健康”,預計年內可追平去年9月的高位水平。
也有許多分析人士指出,國慶假期內地熱點城市密集出臺的各種限購、限貸政策,自然使一些人的目光轉向香港。隨著內地各大城市不斷收緊樓市以及人民幣匯率持續受壓,內地買家不斷涌入香港豪宅市場。
深圳市民陳先生對北青報記者表示,他近期準備和幾位朋友去香港看房。曾經香港的房價高不可攀,可如今跟北上廣深等內地一線城市相比,香港的一些區域反倒顯得便宜。但香港畢竟是國際金融中心,一些軟硬件方面都遠超內地城市。據了解,有些買家將深圳、上海的物業出售套現,轉而在香港投資,認為相比內地一線城市,香港樓市相對安全。
美銀美林分析師在近期的報告中表示,按照計算房貸月供占家庭月收入中值的比例,香港的購房負擔比目前報58%,而內地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大一線城市的比例則高達80%-124%。因此,隨著香港與內地一線城市房價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更多的內地投資者出于資產多元化和財富保值的目的,可能會考慮在香港購置物業。
中信銀行(國際)日前發布的一份覆蓋內地重點城市高凈值人士的報告也指出,跨境銀行服務需求中有關按揭及個人貸款的需求在四季度反彈強勁。
看法
香港樓市未來走勢仍有波動
不過,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內地資金拉高香港樓市的說法并未獲市場的一致認同。香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7月曾發文反對內地資金涌港推升樓市的說法。“過去三個月非香港身份證持有人購買住宅物業占整體成交宗數的比例,仍然只有約2%,未見明顯上升趨勢。”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目前香港樓市也并不像部分業內人士預期的那般樂觀,仍然繼續受到諸多不明朗因素影響,尤其是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香港金管局發言人近期表示,市場對美國加息的預期會因最新的經濟數據隨時改變,這些改變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全球資金流向,從而引發資產價格的波動。
(責任編輯: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