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亞洲房地產市場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城市。近日,美國房地產顧問機構Demographia發布的2017年國際住房可負擔性調查報告顯示,香港連續第七年蟬聯全球房價最難負擔城市。
Demographia在報告中稱,香港房價中值“顯示其住房負擔能力嚴重惡化”。香港2010年的房價中值為11.4倍,去年香港住宅價格中值為家庭稅前年收入中值的18.1倍。報告顯示,悉尼仍是全球房價可負擔性第二高的城市,房價收入比為12.2倍。溫哥華和奧克蘭分列第三和第四位。
據悉,此項調查涉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愛爾蘭、日本、紐西蘭、美國、英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367個城市,但不包括中國大陸城市。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總監嚴躍進表示,實際上這就是房價收入比的數值,一般來說超過5倍就比較高,18倍的概念說明香港房地產市場依然是購房較為困難的城市,對于此類城市,確實有必要采取穩定房價的措施。從橫向對比看,香港樓市的房價收入比北京、上海等要稍高些。
另據中信證券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上一輪香港房價上漲的高峰出現在1997年10月,指數達到172.9。隨后受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房價一路走低,2003年7月達到最低點58.4。2003年之后,香港房價持續走高,于2015年9月達到新一輪的高峰306.1。近十年來,房價共計上漲232%,年均上漲幅度為12.75%。(記者 張曉蘭)
(責任編輯: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