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時代遠逝 “質量”時代來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發區迎“大躍進”,而后質量參差不齊,摘牌取締時有發生;
2012年中國專利申請總量超52萬件,居世界第一,但質量與影響力明顯不足;
我國發表的論文數量連續第七年居世界第二位,但被引用水平直至2017年10月剛剛躍居第二;
... ...
縱觀近幾年的產業趨勢,無論供給側改革升級、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或科技創新,不外乎是在扭轉過去的粗獷式發展,而向高質量經濟。
一半是發展 一半是弊病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力量,對產業聚集、人口聚集、區域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早期階段,一些園區在快速帶動GDP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再生資源的迅速耗竭和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等生態問題,相當部分園區已成為或正在成為高污染、高能耗、低效低產的“重災區”。
這樣的發展模式早已不適應時代,在如今的“提質增效”進行時更是難以為繼。產業園區在新時代的要求下,正在走出一條新路。
讓城市更美好 讓企業更發展
如今的產業園區早已今非昔比,一批走在前面的產業園區已經探索出了新的發展模式。不僅重數量,更重質量。在拉動區域經濟的同時,兼顧城市與區域發展、產業與企業發展。例如產業園區領軍品牌聯東U谷,成功進駐二十多座城市,產業園區項目已達130多個,入駐企業8500多家。園區不僅布局全國,形成大規模的品牌效應,更在質量上嚴格把關。
第一,提升城市質量,讓生活更美好。聯東U谷位于北京的產業園多分布于通州、平谷、順義等地。如此排布,一方面,響應北京市疏解騰退政策,布局城六區周邊區域;另一方面,通過科學的設計與建設,讓產業園區所在區域的自然生態、產業生態、人口聚集程度都得到進一步提升。
第二,提升產業質量,讓轉型升級更高效。產業轉型升級并非想“轉”就“轉”,期間需要技術、資金、創新資源、人才等多方力量。聯東U谷產業園整合銀行、科技租賃、擔保、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資源,為企業的融資、資金流通需求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同時,打通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間的藩籬,讓最新的技術流通到企業中去,幫助企業從技術上真正實現轉型升級。
第三,提升經濟質量,產業生態鏈產出新動能。在引進企業時,聯東U 谷堅持質量先于數量。通過有選擇地引進,在園區內部構建產業生態鏈,讓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都找到適宜的發展方式。與此同時,通過大規模的企業資源、產業鏈資源,促進新興產業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幫助企業打開市場,促進新動能的培育,為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世上本無路 卻有拓荒人
多年以前,產業園區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沒有榜樣和旗桿,全憑摸索。那時聯東U谷便已踏入“窄門”,通過多年實踐,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如今,產業園區的大道上日漸繁華,但眾人也依然在尋找一條康莊大道。而此時此刻,聯東U谷依然不改初心,秉承多年的經驗與積累,洞悉時下的需求與變化,在追求“質量”的道路上不懈不止,為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貢獻出園區力量。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