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馬燦報道:1月6日,在深圳召開的2021年城市治理創新實踐論壇上,萬物云城-哈工大(深圳)聯合發布《2021年城市治理創新實踐研究報告》(下稱“報告”),正式推出“全域智能運營”模式。萬物云城首席合伙人何曙華表示,政府適當放權,企業穿針引線當好城市“小腦”,實現智能調度,是這一模式創新的基石,這表示“物業城市”進入2.0時代,企業參與城市治理的模式和理論框架逐漸清晰。
記者了解到,該報告將社會科學理論研究和企業創新實踐深度融合,基于萬物云城30多個城市項目的實踐探索,引入準市場理論、協同治理理論及合供理論,讓企業參與城市治理有了系統性的理論支撐。以此為理論框架的“全域智能運營”模式是“物業城市”的2.0版本。
哈工大(深圳)人文社科學院院長孫濤指出,這種由政府主導,引入市場化企業管理外包公共服務的創新治理模式,將有效激活城市治理中各類主體的積極性,提升城市運轉效能,也具備在更多城市實踐的普適性。
“全域智能運營”模式的創新價值在于把物業管理的系統性思維和流程管理能力融入城市治理服務,再造城市公共服務的生產和組織流程。何曙華認為,這一模式創新可解讀為三個核心關鍵詞,分別是整合、智能和共建。概括來說,整合包括空間整合、業務條塊整合和供應鏈整合;智能是指人、設備、場景一張網,企業當好城市“小腦”,充分發揮調度連接作用,實現工單閉環;共建是我們與多元城市主體之間的共建共治共享。
發布會上,萬物云城推出“云城隊長”城市服務產品,其通過城市智能運營平臺,以工單系統為基礎,實現全域資源的智能調度。在深圳沙頭街道,萬物云城基于網格劃分設置“云城隊長”,統籌協管市容巡查、環境衛生、垃圾轉運、道路安全巡查等工作,并通過智能運營平臺,快速處置各類現場問題。
何曙華表示,萬物云城城市業務“計量單位”轉向建成區街道,課題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發布統一要素模型:即準確識別城市治理中的痛點,用企業“穿針引線”協助政府解決相關問題,實現企業規模經濟效應與社會效益的疊加。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