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騰訊青騰教務長楊國安所著的《數智革新: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以下簡稱《數智革新》)正式出版,新書選取貝殼作為數字化轉型案例,介紹楊教授最新“楊五環”理論為方法論。

為什么要踐行產業數字化?
“貝殼創立的初心就是希望我們的存在,讓這個產業變得不一樣。鼓勵我堅定推進數字化的原因,就是能真切看到產業數字化對消費者體驗的有力推動和行業效率的提升。”在此次新書推薦語中,彭永東表示:“這是一本幫助企業將數字化轉型落地的實操指南,幫助企業家理解數字化背后的意義,找準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
“數字化,不單在于技術,更關乎人,不單是一種工具,更是戰略本身。”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數智革新》序言中也分享了他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思索,“面對‘危’與‘機’并存的數字化浪潮,幾乎每個企業都在思考: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可選項,還是一道必答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不得不作出‘難而正確’的回答。”
作為科技驅動的新居住服務商,貝殼也始終將“做難而正確的事”貫徹于數字化產業實踐的方方面面,在不斷探索的歷程中積累出深厚經驗,沉淀為行業獨有的數字化方案,成為楊國安教授研究數字化轉型、提煉出“楊五環”的范本企業。
“楊五環” 視角看貝殼
在《數智革新》中,“楊五環” 與“組織能力楊三角 ”、“市場化生態組織”一脈相承,分別對應戰略驅動、業務重構、科技賦能、組織升級、變革領導力五大環節。通過拆解和剖析貝殼等標桿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幫助更多企業在面對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潮流時能夠穩健前行,同時也為解讀貝殼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提供了全新視角。

“數智革新楊五環”理論框架圖
第一,戰略驅動:兩個底層價值觀與三個標準
在楊國安看來,企業必要從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思考存在的價值。對于貝殼所在的房產經紀行業,最大的痛點一是在于房產經紀人的從業時間短,二是消費者體驗差。就此,貝殼提出兩個底層價值觀與三個標準。三個標準為:關于物的標準、關于人的標準和關于流程的標準,而在彭永東看來,貝殼所有的標準,都是基于兩個底層價值觀來建立的,一是能夠讓消費者體驗更好;二是能讓服務者的從業時間變得更長。
同時,面對互聯網浪潮,貝殼通過漫長的思考與實踐,最終得出結論:互聯網的價值并不是顛覆、替代線下,而是賦能、迭代線下。線下的核心是經紀人及門店提供的服務,線上對于線下的真正意義是幫助經紀人提供更好的產品或服務。以第一性原理思考行業和公司痛點,貝殼不斷思考著如何提高從業者尊嚴,尋找數字化轉型路徑,并最終付諸實踐。
第二,變革領導力:向內歸因,贏得正反饋
在楊國安看來,變革領導力是“楊五環”的核心引擎,貫穿整個數字化轉型始終,能夠推動各個環節發展。楊國安在書中寫道,“在鏈家/貝殼的發展歷程中,創始人們做過太多超脫于行業發展狀態的決策,每一個都面臨著極大的壓力。”
貝殼將“有尊嚴的服務者”作為企業使命之一,而想要求取尊嚴,首先要從內部歸因,即用專業的服務獲取自己的尊嚴,既針對經紀人著裝、店面形象等外露因素進行提升,也針對內生性問題,在改善行業基礎設施和規則方面持續努力。以樓盤字典為例,2008年起,鏈家即在30多個城市開始做房屋普查,在此基礎上才能在2011年力推“真房源行動”,嘗試從根本上改變行業“吃差價”商業模式,倒逼經紀人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
其次,從外部歸因,即收獲外界的尊重。要收獲外界的尊重,得先把內部之間的信任與尊重解決了。經紀人合作網絡ACN正是為此設置的機制,探索“房源更多——買家更多——賣家更多——房源更多”的正向循環,以此促成了經紀人之間的合作。
沿著“難而正確”的路徑,貝殼最終也收獲了正反饋,經紀人的安全感發生了變化,從業時間超過一年的經紀人越來越多,行業的普遍認知逐漸轉變為房產中介應是復雜、專業化程度高的職業,經紀人的競爭優勢應是對商圈的深度掌握和口碑。
第三,科技賦能:前沿技術,產業應用
伴隨數字技術的發展,貝殼管理層也進一步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2015年,鏈家組建起了大約200人的技術團隊,把鏈家過去IOE類型的架構、IT系統重寫成了云端的SaaS形態,同時打造了面向用戶的前端界面,把更多的線下流程固化到線上。對于每個環節都十分復雜的房產交易行業,貝殼CTO閆覓認為研發團隊70%的精力是在做運營流程管理,需要真正深入整個房產交易過程,而不僅僅是把房子搬到線上。
值得注意的是,前沿技術的發展也引起了管理層的關注。2016年,鏈家開始研發VR技術。如今,貝殼如視直接推動了VR在房產領域的大規模落地,給行業帶來了“顛覆式”的體驗創新,無論是消費者端還是經紀人端,都已經對VR看房產生認可和依賴。
在彭永東看來,“數字化能夠極大提高消費者的決策效率。因為有了數字化之后,可以更精準地向用戶推薦相匹配的房源。除此之外,科技也讓組織不斷迭代。科技的進步,核心是創造一種場景,然后不斷地迭代自己,而且迭代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第四,業務重構:線上升格,開放賦能
業務重構,解答的其實是選擇哪里作為數字化核心切入點。對于貝殼而言,業務重構的價值不止于“做大做深”,更在于“賦能同行”,探索出了“先豎后橫”的獨特發展路徑。
基于對數字化科技的探索成果,貝殼發現,不管是ACN、App、樓盤字典還是新IT架構,都具有基礎設施的屬性,可以延伸到整個房產經紀行業。對此,貝殼選擇先在全國開設直營分公司的試驗,成功之后又在全國收購、整合地方經紀公司中再度復制,也收獲了正反饋。
貝殼覺察到,只有打通行業,用“橫著做”的方式才能用規則和利益引導行業發生更有價值的改變。2017年5月,貝殼正式上線,落腳點就在于行業規則。上線之后,貝殼從營銷、經營、交易、資本、系統、人才、供應鏈、品牌等八個方面向所有中介公司賦能,力求拉抬外部中介公司一同達到貝殼的標準。
“鏈家和貝殼20年的實踐之路,讓我們對產業的迭代深有感觸,我們得先豎著做,再橫著做,‘豎著做’是為了構建一套標準,‘橫著做’是為了更深層地推動產業的進步,這未必是產業互聯網的唯一路徑,卻是我們已經實踐過并相信的路徑。”彭永東如是說。
第五,組織升級:一撥人、一條心、一場仗
楊五環視角下,貝殼的數字化轉型之所以成功,組織和團隊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貝殼成立初期,需要近2萬名鏈家員工,而這場人員大遷徙在48小時內快速完成。不僅如此,作為B2B2C的平臺,貝殼甫一問世,便將B2C母體鏈家納入其中。前者是后者必須全力支持的未來。
而從鏈家到貝殼,公司標準也變成了行業標準。例如ACN,這套操作系統過去適應的是鏈家標準的經紀人和服務品質,而貝殼上線之后既不能傾向于鏈家的標準,又不能制定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則。如今,ACN合作規則吸收了相關品牌、店東、經紀人的反饋,形成了新的框架體系。此后,貝殼陸續推出店東管理委員會、百城陪審團、貝殼分等組織機制,最大程度上規避自營、加盟、平臺之間的沖突,并始終堅持兩條主線:讓經紀人更好地合作,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服務。
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這場仗,是從痛點出發,構建標準,最后向更廣闊的產業鏈條延伸,“先縱再橫”是貝殼已經實踐過并相信的路徑。如今這套路徑仍在釋放著更大的能量。
“先縱再橫”,貝殼的未來在哪?
今年4月,彭永東提出,每個行業都有它的標的物,“住”的標的物是空間,新居住的數字化趨勢是激活“數字空間”,產業各方共同開啟構建,實現產業流程、場景的數字化、智能化重塑,催生出“住”領域的更多迭代潛能。
貝殼“一體兩翼”布局戰略確定,正是循著過去“先縱再橫”的成功打法,再不斷復制試驗,從而不斷開拓新的發展。其中,“一體”即房產交易賽道;“兩翼”指的是家裝家居賽道和普惠租房業務。
作為房產經紀行業的自然延伸,也因其市場格局、服務水平等與經紀行業的相似,家裝行業正逐漸成為貝殼的又一增長曲線,自營品牌“被窩家裝”著力樹立家裝領域的高品質流程和標準,極有希望再次踐行貝殼產業互聯網“重做一遍”的方法論。
而對于另一翼“普惠租賃”,彭永東曾表示:“圍繞著美好居住,我們希望為城市新市民、大學生及低收入群體提供更優質、多元化可負擔的居住服務和產品,在租賃業務創新、老舊小區改造上等方面投入更多人才和資源。”
一體兩翼戰略下的產業數字化探索,是貝殼的下一程。
(責任編輯:蔡文斌)